长江清流到家门
2014年08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21日,南水北调试蓄水后的大屯水库。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今年8月15日,德州市三水厂长江水涌入,标志着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德州市区供水单元试通水成功。十三级提水、穿黄而过的长江水,终于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无比丰满的现实。位于武城县的大屯水库,就处于这项工程的神经末梢地带,对水质的超高要求,倒逼着沿线提高企业污水排放标准,而能否保得住这股清流,则需要每个人的朝夕坚守。
近水浇地不再喊渴
  李振荣家有50亩玉米地,过去的两年里雨水充沛,她未曾为浇地而担心,而这两天,她开始担心起玉米地的水旱来。
  以往,李振荣家的玉米地,都是通过黄河水来浇灌,而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原来的灌溉格局被打破,以前可以抽水的河道内,往往正在清淤加宽,不再适合取水。
  8月21日上午,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工程大屯水库北侧,记者见到李振荣在她的玉米地内忙活,她用电动车拖来抽水泵,在大屯水库外围的排水渠内取水,一个人就能搞定。
  “没想到这会儿能用长江水浇地,简直不敢想象。”李振荣说,用了这么多年的黄河水,印象中的长江水在很遥远的南方,现在就在家门口了,反倒是不适应。
  附近村子里的祁有峰正在收高粱,在他的记忆中,这里靠近恩县洼的边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常遭遇洪水,水是常见之物。
  然而,实际上他家8亩地全部依赖黄河水来维持灌溉,这些年随着黄河上游水量来得越来越少,勉强能维持是真的,很难依靠黄河水喝个饱。
  就在几个月前,祁有峰所在的辛立庄村全村才统一吃上黄河水。在此之前,全村700多人,部分村民没有接入县里统一的水网,还在靠打深井吃地下水。
  由于地处盐碱地,地下水含氟量较高,不少村民吃了井水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出现氟斑牙或者脚后跟疼等症状。
  每年,祁有峰每亩地要缴纳20元左右的黄河水费,尽管现在还不知道能否用上长江水,水费贵不贵,但他仍很期待。
  “浇地若是指望不上,能喝上也成啊!”祁有峰说,偌大的大屯水库就在他家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总会沾光的。
十三级提水穿过黄河
  在大堤的北侧,是德州市南水北调管理局的施工现场,现场负责施工管理的乔科长说,这里将建成办公和宿舍区,配备30名管理和施工人员,长期驻守在此。
  他告诉记者,由德州局负责的工程,除了办公区,还有大屯水库北侧引水闸,以及全长26.079公里、设计流量为4.0立方米每秒、年供水量1.1亿立方米的管道线路建设。
  为使长江水逆地势而上,东线一期工程沿途建13级梯级泵站,泵站接力将江水一级一级抬高,至东平湖达制高点,然后一路向北,直流德州。在横穿黄河17公里的过程中,在黄河河底以下70米打通一条直径9.3米的倒虹隧洞,工程难度之高,难以想象。
  除此之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途人口密度大,移民甚众,有的甚至需整村搬迁。具体到德州段,包括大屯水库蓄水工程、截污导流工程、灌溉影响处理工程和六五河治理工程,仅大屯水库就涉及9个村,占地1万余亩。而这些,还不包括续建配套工程。
  德州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综合科科长李光告诉记者,长江水的到来着实不易。“十三级提水,还穿越了黄河,你说难不难?”李光说,技术层面是全线的,具体到德州,还有很多难点要克服。
  例如,资金方面,国家层面的补助资金只有16%,配套工程一共6座水库,资金缺口只有通过社会融资等方式补齐,还要把原计划两年的工期缩短成一年,好多设备和人员不够等等。
  “长江水对于德州来说既不易,更弥足珍贵。”李光说。
  长期以来,德州市区用水依赖丁东水库,大屯水库建成,总库容5209万立方米,与丁东水库同等规模。今年8月15日11时,德州市三水厂和华鲁恒升蓄水池中有来自大屯水库的长江水滚滚涌入,标志着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德州市区供水单元试通水成功。
  德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1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水平的61%、全国的10%,远低于500立方米/人的国际严重缺水线。
  而德州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8.34亿立方米,加上引黄指标9.77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正常年份用水缺口在2—5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工程每年可为德州供应的长江水,作为唯一的新供水源,珍贵又必要。

沿线治污的倒逼效应
  在祁有峰的记忆里,黄河水的到来,不仅让庄稼有了水源,还在微观上慢慢改变了土地里的盐碱度,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
  众所周知,黄河水含沙量极高,在引入德州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三道沉沙池,层层沉淀起到净化作用。黄河带来的泥沙有腐殖质、氨和有机物,它们改变了土地的盐碱度,庄稼的收成随之有所提高。
  然而,近年来黄河用水指标开始减少,德州黄河水用水指标从10多亿立方米压缩到9.77亿立方米。祁有峰也明显感觉到,黄河水用起来总感觉紧巴巴的。
  这些直观的改变,让像祁有峰一样的农民都觉得,能依赖的水源越多越好,现在长江水就在家门口,他们不光心里高兴,还希望沾点光,做点什么。
  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家老少都上阵大修水渠不一样,现在的水利工程都是由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直接参与,农民要做的莫过于好好保护这来之不易的好水了。
  据介绍,南水北调工程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工作方针,先期进行截污导流工程建设。
  以武城县为例,武城县截污导流工程包括六六河河道清淤疏浚、新建六六河东大屯节制闸等8座水闸、新建六六河吴小屯等2座交通桥、维修利民河东支进水闸等9座水闸、维修赵庄沟马良庄等5座生产桥。
  德州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综合科科长李光介绍,早在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开工建设之前,德州市就已经在夏津和武城建设了截污导流工程,其中包括各种闸和扬水站。
水质好 才是真的好
  10公里的大屯水库沿堤柏油路,山东省南水北调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一天要巡查四遍,加上沿堤的红外摄像头24小时监控,防止任何闲杂人员靠近大堤。
  李光说,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不能让污水进入调水干线。在东线不仅要求关停污染企业,取消排放特权,还在调水沿线实现一个县至少一座污水处理厂、一座垃圾处理厂。
  为了实现污染物零入河的目标,从而保证南水北调鲁北干线七一河、六五河的调水水质能够长期稳定达标。同时,还提出了创新生态治理的要求。
  8月21日上午,在武城县六五河内,清淤的村民在河道内逮鱼。多年未见的小银鱼、毛刀鱼、麻婆鱼等敏感水生物重现河道内,从侧面反映了河道水质的改善。
  “像我们这样五十多岁的人,几乎都有过在清清河水里摸到好鱼的记忆,你看现在哪里有?”一些在河里边清淤边摸鱼的辛立庄村村民说,但愿现在这条花了大力气治理的干渠以后总能摸到鱼。
  在李光看来,水质今天合格不等于以后合格,今天各项工作到位了不等于以后各项工作也到位,所以要让水质长期达标依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南水北调工程探索出流域治污的新路子: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提高企业污水排放标准,不是为了“卡”死企业,而是着力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由重变轻,层次由低变高,为流域污染治理找到路径。
  大屯水库这个“终点站”水质保持得好,不仅反映了整个东线沿线的水质保护结果,对于德州提高供水保障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使德州城区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双水源”安全用水保障,同时有利于压采地下水,保护生态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