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人心的硬汉救援日记
访参与云南鲁甸灾区救援的莱芜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本报记者郭延冉
2014年08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地震,牵动着全国各地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的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一股强大的救援力量汇聚鲁甸灾区,莱芜的救援力量也及时奔赴到了一线。参与救援的5名莱芜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圆满完成救援任务,于16日平安地回到莱芜,日前接受了记者采访。队长“霸气⑩足”(网名)在救援期间以简洁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难忘的10个日夜,我们可以从这位硬汉简洁的文字中感受到这场可歌可泣的生死救援。
  8月10日——
“越危险越要挺进,只有挺进才能解救更多的灾民”

  在这条日记下,附带的一张车辆通过狭窄的盘山小路时的照片让“危险”二字变得直观,只容得下一辆汽车通过的小路,一侧是峭壁,另一侧则是深沟。队长“霸气⑩足”告诉记者,在刚开始救援的几天,灾区余震不断,开车从山体旁经过,被落石砸中是太平常的事了。
  “有一次我开着车载着山东另外两名队员经过山路,一块从旁边峭壁上滚落的大石‘哐’的一声就砸在了车上。还好车子通过得较快,砸中的是车尾,否则可能就永远地在云南了。”谈到一次遇险经历,“霸气⑩足”脸上露出庆幸又调皮的微笑。
  “越危险就越要挺进”,如他在日记中写下的,“霸气⑩足”说,被困在废墟中的灾民需要他们,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救援人员去帮助他们脱离险境。
  其实,所有的险情都在救援队员们的意料中,不然他们不会在出发前悄悄留下电子版遗书。

8月12日——
“心疼!兄弟,你歇着,剩下的还有我们,你太累了……只要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日记附带的图片中,年轻的小伙子躺在地上,双目紧闭,他太累了。一旁的两个兄弟正在给他扎针输液。“我们平日里都受过专业训练,救援时不会轻易受伤。倒下的兄弟,都是太过劳累病倒的。开始那几天都干到天黑得看不见了才收队休息。”队长说。灾后的最初几天,由于水电不通,救援时间取决于天色。夜幕降临之前,所有搜救人员都争分夺秒地工作着,期待着一个个生命奇迹。在整个山东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的努力下,80多名灾区受伤群众得到医治,其中包括23名重伤员。
  采访中,无论提到救援中遇到的危险,还是生活中的困难,队员们都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要说最艰苦的时期,还是道路没疏通时,苦于没办法将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大家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将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时。哪怕是干活累到虚脱了,心里也是甜的。”队员“飞雁”(网名)说,起初道路还没有抢通时,队员们就冒着雨踏着湿滑泥泞的山路徒步进村发放物资。

8月13日——
“做救援队队员虽然很苦很累,怎么能指望没有投入时间和精力就能坐享其成。”

  日前,一线救援人员用泥水煮泡面的照片纷纷在网络和报纸上曝出,引发讨论。“霸气⑩足”说,救援前期水电都还未被抢通时,就地取材喝简单澄清过的泥水一点儿也不虚构。“这是我们几个大男人共用的脸盆,一开始物资有限,我们洗手洗澡都靠它。”他从手机中找到一张照片给记者看。照片里是一只被砸得凹凸不平的家用不锈钢盆,是救援人员从废墟里扒出来的。
  “很多志愿者,做着做着就悄无声息了,知道她一定是哪一方面负荷不了了,精神上,体力上或时间上。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太急功近利了而无法坚持。我想说:蓝天救援需要的是坚持。”队长“霸气⑩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正因为坚持,莱芜蓝天救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发展起了100多名随叫随到的志愿者;因为坚持,主力救援队员们从加入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了周六,他们把休息的时间都用在了艰苦的实战演练中。
  “哥们儿们聚在一起,出生入死,不为别的,就为了尽一己之力,在危难时刻能帮人一把。如果你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那么希望你日后在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伸出援手,将爱传递下去。”采访最后,五兄弟道出了他们心中的期许,他们希望更多坚实而温暖的力量加入到红十字蓝天救援队。

红十字蓝天救援公益救援电话:4006239958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