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防公车送礼“暗度陈仓”
2013年09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董钊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尽管济南市在早晚高峰出现短时拥堵状况,但外地车数量没有像往年一样明显增加,交通状况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往年那样大面积、长时间的拥堵。(详见本报A06版)
  根据往年同期交通状况预计,从节前一周开始,济南市的交通流量就持续上升。但今年,在中央及省市各级三令五申严禁中秋节公款送礼的背景下,本报与交警部门联合倡议,减少不必要的走访活动,往年“堵成一锅粥”的现象最终没有出现。但欣喜的同时又有点担忧。
  虽然济南的路况没有往年拥堵,目前仍旧出现了拥堵情况。除了亲朋好友之间的走动较以往频繁,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一些地方公职人员驱车拜访上级单位或合作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堵了济南的道路交通。节前的这类“走动”,较之平日出行,更能对群众对职能部门的信任度产生影响。换言之,类似行为不仅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更给百姓心里添了堵。
  在我国,崇礼尚义本无可厚非,但这不应成为驾车送礼、公款送礼的旗号和外衣。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受相关政策规定的约束,外地车在省城交通流中的比例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但我们需要谨防的是,有些单位可能还是“抹不开面子”,或者为了寻求某种关照与支持,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送礼上门。比如,日前有媒体爆出消息,一些快递公司成了“送礼公司”,将月饼等礼品送到上级人员家中;在高速路出口,将礼品搬上本地牌照的汽车,以免外地牌照引起更多关注……所以,要防止公车送礼之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要知道,公车公款送礼,有些礼物尽管并不昂贵,可能只是土特产,但小恩小惠加起来就可能变成很大的数额。根据法律规定,过节收到的礼品或礼金在法律定罪的时候,将被视为受贿。
  公车送礼与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明显相悖。管住公车送礼背后的权力,已成为社会诉求和民意所向,但顶风违纪者躲避公众监督的方式也变得更为多样而隐秘。刹住公车公款送礼风,不应只在中秋国庆之际重拳推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把日常性监督与阶段性检查抽查结合起来,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坚决防止反弹。(作者为本报机动新闻中心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