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智院的大门应向市民打开
2013年09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读了9月14日晚报《铁门锁住广智院,想游吃了闭门羹》的报道后,一丝惆怅骤然从心底升起。
  广智院与济南老火车站一样,都是老济南的地标性建筑。其由英国传教士怀恩光用募集捐款所建,建筑风格既像中国庙宇,又像西方古城堡,可谓中西建筑艺术结合的成功典范,在全国博物馆建筑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将它作为博物馆建筑的代表收入其中,由此可见广智院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当年的广智院展览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机工、卫生、生理、农产、文教、艺术、历史、古物共13个门类,展品万余件,分2000余组,并采用了展橱、镜框、挂图等多种展览方式。尤其是两丈多长的黄河铁桥模型,桥梁建筑及河底积沙与现实十分相像。
  时下的博物馆以历史考古为重,当年的广智院则以启迪民智为先,因其展览内容具有科学启蒙色彩,所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往参观。据史料记载,1930年以后,每年的参观人数都在40万以上,可见当年广智院影响之大。时下50岁以上的老济南人,很多都对广智院留有深刻、美好的印象。
  广智院早在1992年就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3月,其作为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又被明确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既为文物保护单位,再把它作为办公场所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大动干戈予以现代化装修更是对它的亵渎。
  广智院记载的是历史,沉淀的是文化,寄托的是感情,这些都是现在的博物馆无法替代的。从报道的字里行间,我们能读出市民的心愿。既然建筑尚存,何不顺应民意,复原旧貌以展现历史,并向市民开放。这应当不是什么难事,相信这也是很多济南市民的期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