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山:轮椅上的青春依然闪光
修鞋、出门闯荡、改造发明,他丝毫不受小儿麻痹病症影响
2013年09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传山在仔细地修鞋。
     从青岛回来之后,陈传山一直在郓城生活,至今已经3年。跟其他年轻人一样,陈传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幸福。不同的是,从两岁开始,他的世界就“矮于”同龄人,他患了小儿麻痹症,无法站立行走。但这并没有影响陈传山追求生活的态度。
  2007年,陈传山只身一人到青岛打拼,开了自己的修鞋店,两年之后他用赚的钱买了残疾人代步车,自己从青岛开回菏泽。
  如今34岁的陈传山,在郓城摆摊修鞋,同时研究制造残疾人电动车,追逐自己的梦想。
  文/片 本报记者 周千清 通讯员 李英 刘考勇     
晚起一步,修鞋路上奋起直追
  陈传山是鄄城人,两岁以前和同龄的孩子们没有区别,然而一次感冒却改变了他的命运:“自从打了那一针之后,腿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医生诊断为小儿麻痹症。”
  为给他治病,父母跑遍北京、天津等城市,却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家里花费不下于十万元,但疗效甚微。”陈传山说,因为自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站立、行走,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
  16岁时,陈传山发现集市上有补鞋的,这让他很兴奋,“感觉这个活很适合自己。”有了这个念头后,他暗暗发誓要自食其力。
  陈传山的想法得到父亲的支持。父亲还特地从济南给他买了一辆方便残疾人行动的板车,并配备了修鞋机。从此,鄄城的集市上多了一个年轻的残疾修鞋匠。
  “那时候每个集上多则挣个30元、50元,少则十块八块,对我来说,这已经不少了。”陈传山非常知足。
只身青岛创业 攒钱买车开回家
  跟很多年轻人一样,陈传山也渴望走出家门闯荡一番。纵然身有不便,这并没有成为他的绊脚石。
  2007年,陈传山只身赶往青岛,开了个修鞋店。意志坚强,吃苦耐劳,高超的修鞋技术很快让陈传山的生意风生水起。他用修鞋攒下的两万块钱买了辆残疾人代步车,并在2009年过年时开回了家,“村里人都特别惊讶。”陈传山的归来,在十里八村引起了轰动,成为年轻人的励志榜样。
  从青岛回来后,陈传山便去了郓城,开了一家“陈师傅修鞋店”,一呆就是3年。陈传山说他现在的生活也有了规律:早晨七点多坐着轮椅来到店里,在马扎上一坐一天。直到再没有一个顾客,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出租屋内。
  行动不便,陈传山一天三顿饭都是在外买着吃。为了少上厕所,他每天都尽量少喝水,口干舌燥更是常有的事儿。陈传山说这都没什么,他感觉自己“很幸福、很满足”,“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我能自力更生,生活一点也不比平常人差。”
  对于生活,陈传山一直很乐观。出门在外,再苦再累他都没跟家里人提起过,挣了钱也总是先拿回家孝敬父母。
失去双腿 他有梦做翅膀
  其实,陈传山的生活远不止如此。
  修鞋店内,一个破旧的轮椅非常惹眼,这就是陈传山的“专车”。三年前,他把三个轮子、一组电瓶和废旧的零件焊接在一起,为自己制作了这辆轮椅。“车速和普通电动车一样。刹车、方向盘都非常灵活。”陈传山笑着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成功的案例,他还为其他几位残疾人朋友制作了同样的轮椅,并只收取了成本费,“残疾人都是苦命人,我不能挣他们的钱。”
  “我知道残疾人心中的苦,所以还一直在研究轮椅的制作。我希望制作一种在轮椅上解决大小便,累了时可以躺着休息的轮椅,为更多残疾人服务。”陈传山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