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植物油,504项指标全部合格
未检出油脂酸败问题,有毒物质总砷、铅均符合标准
2013年09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居民在一商场选购植物油。 (资料片) 本报记者 曹思扬 摄
     本报9月16日讯(记者 吕璐) 市民最关注的十大食品中,植物油受关注程度排在第5位,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本次抽检的72批次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共计504项指标全部合格,未检出油脂酸败问题,有毒物质总砷、铅均符合标准。
  根据此前市民最关注的十大食品专项抽检活动民意调查,植物油位列受关注程度第5位。本次共抽检植物油72批次,其中花生油30批次,玉米油5批次,大豆油12批次,调和油25批次。抽检渠道涉及超市、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样品有胡姬花、金龙鱼、长生牌、喜燕、福康星、鲁花等32个商标品牌和生产厂家。
  本次检验项目设定了酸价、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和苯并芘7项。总体看,72批次样品所检项目全部合格,共计504项指标全部合格,表明目前青岛市场上所售的食用植物油质量可靠,食品安全程度高。
  本次抽检的植物油新鲜程度符合要求,没有发现油脂酸败现象。专家介绍,一定条件下,酸价可作为酸败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本次抽检30批次花生油酸价值为0.25mg/g—0.97mg/g范围内,5批次玉米油的酸价值为0.14mg/g—0.19mg/g,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要求;12批次大豆油中,1批次的质量等级为四级,2批次的质量等级为三级,9批次的质量等级为一级,酸价值的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要求。所谓酸价超标就是百姓常说的出现“哈喇”味。如果油发生严重变质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导致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
  据了解,本次抽检未检出浸出油溶剂残留成份。食用植物油按制取方法可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采用浸出法工艺生产的植物油中,溶剂残留含量既可以表明油脂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也能反映出生产成本的大小。另外,抽检中,有毒性的环境污染物总砷、铅的含量均符合标准;黄曲霉毒素B1和高活性间接致癌物苯并芘的含量也都符合国家标准。
相关新闻
专家建议食用油要经常换品种
  抽检结果公布后,专家建议居民到正规流通渠道购买植物油,谨慎购买散装食用植物油,尤其是不要购买无厂名、无厂址、无质量标准代号的产品。根据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标准体系规定,市场上的一般植物油分为四个等级,压榨花生油、压榨茶子油、芝麻油等只有一级和二级之分。产品的质量级别是评价植物油品质的依据,不同级别的食用油各项质量的限定值不同,级别越高,限定值就越严格。在购买食用植物油时,应注意健康和安全,优先选择精炼程度较高的食用植物油,不要只吃一种油,常换着品种吃最好。
  另外,要妥善保存植物油。食用植物油一般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比较高,而且在现代油脂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把有毒有害物质清除掉,在油脂精炼的同时也把油脂中的天然抗氧化物也一同去除,精炼油的抗氧化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植物油的存放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注意避光,避免高温和潮湿;植物油开封后要把瓶盖拧紧,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同时要尽快吃完;分装时要注意瓶子的干燥清洁,要常换新油瓶,用过的油不可倒回瓶中与新油混合。
本报记者 吕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