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中小学生守则》,多数老师表示赞同
想要学生遵守,先让他们理解
2013年09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谭文佳
  近日,《中小学生守则》要修改的话题被人们所热议。为此,记者在市区几所小学和中学进行了调查采访,看看学生们、老师们对《中小学生守则》的真实想法…… 
老师:《守则》高度概括,学生不易理解
  张店七中的韩长春老师是制定该校《德育养成一日规范》的主要负责人,对此他深有感触。韩长春说,《中小学生守则》短短十条内容精炼,具有高度概括性,但理论层次高的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难以理解。
  韩老师建议,如果要修改的话守则的条理应该更清晰一些,内容更翔实一些。就拿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来说,韩长春认为:“很多比较空泛的话,可以佐以例证。比如这一条,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韩国交流,两国学生举行了一场友谊足球赛,我们的学生输了,可这些孩子不服气,要给中国人争气,又邀请韩国学生举行了一场篮球赛,最终中国学生赢了篮球赛。”韩长春说,由于受年龄等原因的限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出具体怎么去爱国,但他们可以理解实际的爱国行动。

学生:内涵难把握,应用效果差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新入学的中学生。提到《中小学生守则》多数学生能熟知,但具体是什么含义,怎样做才算是符合上面的要求,多数学生表示回答不出来。
  “怎么做到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记者问其中一名中学生。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要好好学习!”“那怎么做到第5条,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记者又问道。她想了想,还是回答:“要好好学习。”接着,记者又询问了另外几名学生,问他们如何理解“自尊自爱”?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自尊自爱就是自己要相信自己。”“自尊自爱就是要好好学习。”
  “我不理解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做到了?”在采访中,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小琪表示,对于守则中的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条他比较理解,但对于其他四条的内容,却说:“我看不太懂这几条的意思,所以不知道自己做到了没有。”

 相关链接 
通俗易懂才能 发挥导向作用
  针对《中小学生守则》语言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的问题,从事多年班主任教学的张店一中老师张佃东表示,语言通俗易懂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
  张佃东认为,淄博目前所用的是2004年最新修改的版本。近10年来,《中小学生守则》一直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形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点不容忽视。但是在教育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弱的问题,而且有些内容也与时代不合拍。张佃东告诉记者,守则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语言就会更通俗易懂,内容也会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学习守则》成为例行公事等现象的发生。
  张店七中老师将《德育养成一日规范》详细讲解给学生。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