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之腐,扰民如蝇危害如虎
2014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对于这些“小官”来说,他们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他们的贪腐行为对群众利益的伤害也更为直接。只有不分大小地管好每一项权力,才能形成健康的基层权力生态,才能让群众切身感触到反腐带来的好处。
  最近出现了一个新词,叫“虎蝇”,指的是那些在身处基层官职不高,却有着惊人腐败行为的人。比如家中搜出亿元钱财和大量黄金的“水官”,比如贪墨386人助学金的某职业学院学生科副科长,又比如掌控几百个存折冒领低保金的河南新安县一民政所的前所长。
  这些“虎蝇”被调查被曝光,体现了“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决心,也对反腐工作提出新的启示。的确,不论权力是大是小,都需要受到有效的约束,尤其对于这些“小官”来说,他们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他们的贪腐行为对群众利益的伤害也更为直接。因此,下大力气惩治“虎蝇”,理顺基层的权力关系,不仅是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更能让群众对反腐力度有更真切的体会。
  在这些“蝇”的前面冠上一个“虎”字,并非只是描述贪腐数额的巨大,它也可以用来表示权力滥用造成的伤害面之广、伤害程度之深。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马超群手中的“水权”可就是关系全区所有居民的大权;而那位民政所所长冒领最底层群体的“养命钱”,在老百姓眼里无异于谋财害命。从这个角度来看,前段时间擅自给几千用户停电6小时的电管所长,“电老虎”的自称也可谓实至名归。
  当然,不光是具体的权力滥用威胁到具体某一方面的群众利益,这些“虎蝇”的存在更是在群众心里造成了最直接、最恶劣的影响。类似刘志军、刘铁男这样的“老虎”,他们的腐败行径往往隐藏在于某个权力圈子之内,但前几天被曝光的深圳海关窝案可就不一样了,他们为走私开绿灯的行径,可就在当地居民的眼皮子底下。说个最简单的道理,最能提振某个村民反腐信心的,很可能不是惩治了哪个腐败高官,而是惩治了横行乡里的某个村干部。
  和反腐信心的传导是一个道理,权力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往往也是最关键的。这些“蝇”之所以成为“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身处特定岗位。个人或小圈子内部掌控着过度的自由裁量权,再加上岗位流动性低,内外的监管体系也不健全,因此形成了监管的死角。从上述这些案例来看,这种权力失控、监管缺位的情况是存在的,甚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现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把这些看似很小的权力,通通关进笼子。包括明晰各项基层权力的边界、加强涉及公共资源部门的信息公开,都是反腐工作的应有之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虎蝇”都是值得分析的样本,因为从全国来看,每一个特定岗位都对应着一个庞大的群体,而在这个群体背后,也都隐藏着与落马官员相同或相似的腐败风险点。只有不分大小地管好每一项权力,才能形成健康的基层权力生态,才能让群众切身感触到反腐带来的好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