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如山
2014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吉胜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0年5月1日,到如今已经34年了。前排自左至右分别是付农华老师、张宝森老师和徐风坡老师,后排左一是笔者。
  34年前,经过两年的学习,我们就要从无棣二中毕业了。想想即将离开母校,离开可亲可敬、如师如友的老师,心中有股难以言表的情愫。5月1日这天,无棣县教育局组织人员到校为我们拍毕业照,我们几个要好的学友邀请老师,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1978年,“白卷”不再是英雄,从这年开始(1977年还是考试加推荐),学生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考入高一级的学校,我有幸赶上了头班车,成了无棣二中十级三班的一名高中生。
  当时无棣二中分高一、高二共6个教学班。其中每个年级的一班是重点班,其他班为普通班。虽然刚刚拨乱反正,但学校的管理却很正规,现在想来,这主要归功于校长穆云烟。他是严师,批评学生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在政治老师请假的情况下,他还当了我们几个月的政治课老师。
  那时的学习不是很紧张,除了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极少加班加点。课外活动时间就到操场打篮球、跳双杠,或者三五个好友结伴到校外的林荫路上畅谈理想和未来。
  当时的农村生活还十分艰苦,上学时家长往往要给我们捎上几天的干粮和咸菜。学校为我们准备的主食是棒子面窝窝头,形状像钢管,没有一粒豆,吃起来却香喷喷的。我们住的是大通铺,冬天铺上一层麦草,权作御寒之用。
  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却自得其乐,衣食无忧,感觉在二中学到的知识远比初中时多得多。到了高二重新分班,按成绩我被选到了一班,还成了班上的“作文课代表”。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师范学校毕业后,我也曾在讲坛上挥洒自如,换来桃李芬芳,因此也就倍加怀念那些老师们。
  师恩如山。
  如今,无棣二中也几经搬迁,迁入了县城。最年轻的物理和数学老师也该退休了吧?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你们还好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