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更密切,办事也更便捷了
甸新街道“四建四提”群众工作法获好评
2014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社区志愿者在社区组织活动。
  甸新街道“就业e站”数据平台。
     “以前办手续,要跑好几个部室,如果携带的资料不全,要跑两三次才行。现在好了,到了街道为民服务大厅,只要手续齐全,政策允许,哪个窗口都能把事办了,效率真是太高了,太方便了。”正在甸柳新村街道办理养老保险接续手续的韦女士说起自己的经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甸柳新村街道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在强化干群联系、优化为民办事程序、丰富服务群众载体、加强党群沟通四个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子,逐步形成了“四建四提”工作法,在提升党建水平的同时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本报记者 王倩 本报通讯员 刘亚男                                            
社区干部 和困难居民结对子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对基层来说,群众工作必须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一个以居民为主的老旧小区街道,甸柳新村街道坚持以“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为原则,结合实际建立了领导干部联居到户制度。
  其一就是每名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个社区,明确规定每名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必须到所包社区开一次座谈会,入户走访10户辖区居民,多角度摸清社情民意。其二是每名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帮扶一名困难群众,定期上门走访,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台账,并负责跟踪落实。目前,领导班子成员10人,已为10名困难群众解决了多个难题,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生活难题。
  其三为科级干部联系社区包户到人制度。2014年5月,在处级干部联居到户的基础上,以“接地气、受教育、解难题、改作风、促和谐”为目标,出台了科级干部联系社区包户到人制度,即每名科级干部根据包户家庭的困难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重点进行困难救助;对暂时困难但没有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员,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创业、就业机会,以尽快摆脱生活困境。同时,科级干部要深入了解大病救助、居家养老、老龄补贴等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数据联合中心实现无缝隙服务
  甸柳新村街道数据联合中心是为民服务中心、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党建管理中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四个中心的数据联合,四个中心的各项业务数据互通有无,为居民办事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详实的数据支撑。
  为民服务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2011年,甸柳新村街道以电子技术为依托,自主开发了“甸柳新村劳动保障基础业务平台”和“居民自助服务系统”,实现了街道、社区两级联网,全面实现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无缝隙服务,居民可到大厅任何一个窗口办理所有相关业务,方便居民。
  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实现智能化管理。2013年,街道探索建成了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为居民提供精细、规范、快捷、高效的环境治理、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同时依托该平台,与电子防控城视频进行共享和智能化联动,建成社会服务管理中心。
  同时,党建管理中心实现数据整合。2014年,街道实施“智慧党建”计划,依托社区基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街道和各社区将“三找”活动中登记的党员信息及时录入党建业务平台数据库,动态掌握辖区党员底数,了解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情况。
1500多人加入党员、志愿者联盟
  为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甸柳新村街道探索建立了党员、志愿者联盟,将热心社区建设、愿意提供志愿服务的社区党员、楼长、文体队伍成员和志愿者聚集起来,在带动辖区居民形成“助人自助”理念,培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社区精神,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
  凡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个人或团体都可报名成为联盟成员,目前登记在册的联盟成员已有1500余名。各社区按照年龄、兴趣爱好、空余时间、愿意参与的志愿活动等信息对联盟成员进行分类,做好台账,街道定期汇总,动态掌握联盟成员情况及开展活动情况。
  联盟成员在街道和社区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公益活动;践行街道“党员亮身份,传递正能量”活动,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党员便民服务站”等志愿行动中积极作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日常事务,在解决邻里纠纷、卫生督导、青少年心理咨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成立“邻里守望关爱小组”,对邻里特别是老年人问寒问暖,体现邻里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中有许多离退休老党员,街道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党员余热,把他们吸纳到社区骨干队伍中,成立了多种多样的特色活动小组,比如“书法联谊社”,老党员李景仁每半月的周六上午,在社区活动室免费授课,吸引了大批书法爱好者;“青少年大课堂”“亲子课堂”等,定期邀请孩子和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此外依托“星光艺术团”、“红光艺术团”,建成了腰鼓队、京剧团、吕剧团、舞蹈队、模特队等文体队伍。大家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活跃社区文化氛围,融洽邻里关系。
党建微信平台 传递党群“好声音”
  为进一步敞开大门倾听群众声音,街道在传统宣传栏、报刊栏等宣传媒介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兴媒介,于2014年2月19日正式开通甸柳新村街道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传递党群“好声音”。
  甸柳新村街道微信公众平台设置“街道动态”、“历下要闻”、“重要论述”等板块,及时将党中央、省市区委及街道的工作重点发送到党员手机上,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习载体。
  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甸柳新村街道借助微信平台实现了创新管理。甸柳街道利用微信平台“查”、发动粉丝“请”和印发二维码等不同方式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确保每一位党员都能回归正常党内生活,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微信公众平台还吸引了大量群众“粉丝”,不仅可以将各种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还可以根据群众的留言、回复及时了解“圈”内群众所思所想。
  同时,党员群众还可以通过平台留言为街道工作献计献策。平台开通后,通过确定科室、社区微信联络员,入户走访宣传推广,制作发放宣传页等方式,积极宣传推广微信平台,目前该平台粉丝越来越多,留言建议也越来越多,实现了与群众零距离接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