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十亩园
2014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在此地的一家省直单位工作过7年,后来离开这里。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2008年,我又被安排到这里工作,掐指一算,连起来已有十四五年的时间。十多年里,我玩味过它的春夏秋冬,领略过它的晴雨昼夜,目睹了它的演进变化,理解得越深,越觉得它的可爱可亲。虽然我没有这里的户籍,不是小区的居民,但我已和这里的居民一样,深深地感到:生活在这里是幸福,工作在这里也是幸福!
  因为喜爱,我的博客、微信,名字都叫——十亩园。
李乐军
  登上解放阁,朝东一望,十亩园小区便尽收眼底了。烟草局宿舍红红的房顶,掩映于护城河浓密的翠柳之间;绿色琉璃瓦贴边,仿古建造的教师之家,紧挨着泉水浴场,映在水中;良友富临、鲁信集团两座百米高楼,一南一北,像哼哈二将,把守着小区两个大门。
  过了白石桥,跨过大牌坊,拾级而上,便进入贯穿小区南北的东青龙街了。街名因位于老济南府的东侧而得,取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既然处于“龙脉”的位置,自然是风水宝地了。
  事实确也如此。你若有幸在此有处房子,长期居住,或者在这里工作,慢慢品味,你会感到,纵使那美丽的护城河,热闹的泉水浴场,甚至大名鼎鼎的黑虎泉,也都是点缀了。
  建于1964年的十亩园小学,迄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学校位于小区中心的后场街,设24个教学班,并附4个幼儿班。学校一贯秉承“人生如棋,走好人生每一步”的教育理念,先后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单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侯逸凡,世界杯机器人大奖赛第六名获得者李维汉,就出自该校。
  当下,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当数孩子上学了。你看,但凡与学区沾点边的房子,价格都要比别处高,几乎所有新建的楼盘,开发商都会打学区房的牌。家住十亩园的居民,在孩子入学方面,在家门口“坐拥”十亩园幼儿园、十亩园小学,并且就近升入济南五中,如此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能不说是一笔得天独厚的财富。
  有时我会想,什么是幸福?现实中,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个答案,但在十亩园,人们会说:“生活在这里就是幸福!”不信你看。
  清晨,早早起床,拎一只水桶,沿护城河锻炼后,顺便到黑虎泉打一桶水,回家烧饭。七点多钟,送孩子到学校上学,回头顺路到7号楼下便民菜市场,采购好一天的日用品,生活是不是很便利?倘若是星期天或节假日,那就更惬意了。泡一壶用黑虎泉水沏的香茗,打开街道自办的社区报,边品边读,不知不觉,心境便随着满屋子的茶香,与那十亩园的名字一样“雅”起来了……
  到了夜晚,车稀人疏,霓红灯沿着蜿蜒迂回的街巷蛇行状缠绕在里面,把小区装扮得含蓄婉约,妖娆妩媚。此时,漫步街头巷尾,欣赏着文化墙上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文字,或鸟语花香,或山水景致,或格言警句,或科普知识,真是别有一番天地,令人流连忘返。此时此地,其情其景,真的有一种“沉醉不知归路”的感觉,不禁悄声自问,李清照如若来此,是不是也会“兴尽晚回舟”呢?

  品读十亩园不能不说七家村。小区内有一条七家村街,全长不足300米。据考证,名字的由来源于7户人家来此居住。二十世纪初,济南东青龙街以东,还是一片荒野农田。1917年,当时就职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杨玉泉、田信卿、祁蕴璞、于明信、王俊千、吴天墀、孙云台7名教师,看到这个地方南临黑虎泉,北到巽利门以及老城墙东南角上的“魁星楼”都不远,又紧临东青龙街,风水极佳,便选址在此建房居住。1919年,几处房院相继落成,7户人家陆续搬迁落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从此,人们便以相居的7户人家,定名为“七家村”了。当时,在这片郊野农田中建起的民居,以“村”为名,既顺理成章,又朴实亲切。
  有了文人入住,这片原属荒野的田地便有了文化气息。近百年来,十亩园小区浓浓的文化氛围经久不衰。至今历下区文化局、文化馆、文联、作协、党校、档案局等仍坐落其中,就连唯一的一家宾馆也叫教师之家呢!不知是受一条马路之隔的大众报社集聚效应的带动,还是七家村百年文脉时代变迁的延伸,2009年,小区东南角的银座新天地开业,与时同时,山东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运营,这处集特色餐饮、卡拉OK大家唱等为一体的文娱综合体,丰富发展了小区的文化。
  走进十亩园,各种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学校朗朗的读书声,京剧社票友“咦—呀—咦”的习练声,此起彼伏。历下文化活动中心,常年举办的琴棋书画、摄影、舞蹈等各类培训班,使耄耋老人和孩童少年成为共同的学员,他们为了一样的爱好和追求,跨越了代沟。近期,每天下午3点左右,小区中心广场便响起悠扬的《泉水叮咚》乐曲,一群大妈翩翩起舞,反复排练。原来,她们的集体舞,是泉水节开幕式上的指定节目。
  济南素有泉城之美称,水是济南的魂,而水的品质恰是利万物而不争。在济南,十亩园不如芙蓉街、曲水亭更能代表这座城市的久远与厚重,不如泉城广场、奥体中心更能体现这座城市的时尚与现代,它就是它自己,像默默流淌时刻不歇的泉水,孕育滋养着这里的人们,利万物而不争,养众生而无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