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非遗实施“一村一品”战略
秧歌张、弦子陈……部分村庄有了“艺名”
2014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11月19日讯(记者 凌文秀 通讯员 王井梅) 书法王、绘画李、秧歌张、弦子陈……这是东昌府区部分村庄的“艺名”。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聊城依托非遗项目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努力让每个村都有特色的非遗产品。同时,培育非物质文化生产行示范基地,发挥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作用,开展特色产品加工。 
  依托非遗项目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培育非物质文化生产行示范基地,形成了东昌工艺葫芦、临清贡砖、茌平黑陶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
  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介绍,以东昌府区为例,根据各村文化积淀和村民爱好,聘请专业老师组织培训,带动全村形成品牌。如通过对堂邑镇路庄村农民进行葫芦雕刻培训,变卖白皮葫芦为工艺品葫芦,延伸了产业链,效益翻了两番。目前,东昌府区613个行政村都有了自己的“艺名”:书法王、绘画李、秧歌张、弦子陈……文化“一村一品”初步形成。
  此外,聊城还发挥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作用,开展特色产品加工。目前,聊城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3名。很多非遗项目如东昌府区雕刻葫芦、木版年画、澄泥砚、牛筋腰带、鲁锦、毛笔、茌平剪纸、冠县面塑、阳谷泥哨等工艺产品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参加全国非遗博览会受到好评。
  据了解,近年来,聊城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一村一品”战略在发展聊城非遗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村庄特色,对培育本土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据了解,聊城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有县级以上保护项目434个,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33项,市级137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