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席悦
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太白湖新区扎实迈进,认真落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有关要求,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国改行动最新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及台账,剔除新区国企监管体系机制沉疴,以国企改革任务成效激活新区国有企业成长活力。截至2022年11月底,太白湖新区区管企业资产总额达61.86亿元,同比增长14.4%,所有者权益总额23.53亿元,同比增长28.9%。
山东兖煤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北湖建设集团2022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
聚集优势资源
版块化战略布局
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做优做强做大新区国有经济,太白湖新区研究确立“1+4+N”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按照“少而精、专而强”的组建理念,对现行区属国有企业框架进行重组整合,新建改建部分企业、精简对国企监管层级,最终形成“一家一级公司统管全局,四大重要版块下携N家重要子公司”的发展框架:以太白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组建建设版块、物业版块、融资开发版块和市政园林版块,分类统筹监管,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资本规模效益,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聚焦有效资产
市场化重组提升
改革要奔着问题而去。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在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为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太白湖新区成立国有资产摸底登记专班,先期对新区存量大型国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摸底登记工作,共摸底登记大型国有资产项目117个,通过资产结构分析,按照资产属性、收益性等情况,分为园区类资产18项、经营类资产(园区以外)28项和公益性资产71项,形成了资产确权登记监管台账,从而使资产身份完备、更具利用价值,一改过去对区内国有资产掌握不清、了解不透的监管劣势。
立足“管资本”,太白湖新区以推进企业深度整合为方向,加快加速完成国有资产确权登记工作,并计划进一步加紧解决新区部分国有资产闲置或低效运营问题,持续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最终实现新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聚合精神力量
党建引领制胜局
为解决新区国有企业应对改革的松散局面,真正实现新区国有企业四大版块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新区各相关部门单位协同推进,指导企业明确国资国企改革总体要求和首要任务,落实“党建入章”“三张清单”等制度,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激励企业积极创建创成“五星级”支部。
新区所监管的两家一级企业济宁北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兖煤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均已建立出台了“第一议题”制度,结合自身特色不断打磨模范机关建设,以党的意志统一区属国企精神内核,确保党建工作融入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达成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面有效覆盖、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聚成创新机制
专业化协同发展
为让各版块国有企业更有效聚焦主责主业,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壮大区管国企影响力,太白湖新区狠抓国企“瘦身健体”,提升国企市场竞争力,推动完成国企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集中监管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管理,实现国企“轻装上阵”。2019年,新区通过自查摸排发现两家国有企业需整改,并于同年立即着手进行股权划转变更工商登记等相关工作,确保按时按规定完成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2020年,新区共接收济宁市市级以上国有企业39家,接收退休人员3678人,全面完成了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并继续常态化进行。
先全面“瘦身健体”,再以制度创新“塑骨”。太白湖新区深入开展国资监管制度文件清理及立改废释工作,将各大版块发展“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在统筹考虑区属国企所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同时,针对不同功能版块企业制定完善了符合新区实际的考核激励、薪酬发放等工作制度。同时,新区严格按照国企改革工作要求督促各版块公司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制度,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更加突出主业实业,新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千钧担,实干见真章,收官之年更砥砺。
国企改革三年来,在区党工委和区管委会指导带领下,新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大跨越、大进步。健全了集团公司组织架构,理顺出资人职责,做到董事会应建尽建,规范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新区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得到强化;加快在薪酬、股权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步伐,重新规范搭建了各层级企业领导班子薪酬规范标准,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革,确立了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和经营性资产划转的方案和改革路径。
下一步,太白湖新区将继续督促国企突出政治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经营体制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推进创新发展,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在国资国企改革三年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钉钉子精神继续推动新区国有企业改革走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