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内河航运优势,依托数字政府建设,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率先开展智慧港航建设,在全省内河打造了首个智慧港航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港航业务、服务的深度融合,助力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智慧港航调度中心。
立足惠民利企
一图一站三平台
2021年12月,济宁市智慧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启用,成为全省内河首个智慧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目前建成“一图一站三平台”,打造了集视频智能感知、数据综合分析、船舶通航服务、水运物流服务、港航污染防治、应急调度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济宁智慧港航管理与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智能管理、服务港航的需要。
“一图一站三平台”由物流服务、航道管理、数据中心等33个软件系统组成;“一图”即全省内河第一张电子航道图;“一站”即以航运信息服务发布网站和“济港通”微信服务号为支撑的第一家内河航运公众服务平台;“三平台”即监测与应急救援平台、港航业务管理平台、移动应用平台,实现港航业务全流程处置。“感知传输两张网”即一张感知网和一张传输网。感知网作为全省内河第一份水上物联感知网,通过建设安装各类感知设备351套,对辖区航道、港口、船闸、船舶等港航要素实现全方位、可视化采集、捕捉、感知、监测;传输网通过敷设406公里光纤传输网络,进行港航数据的高效传输、汇聚,在数据中心集成、甄别、分析、处理,最终实现航道监管、船舶识别、数据统计、污染防治、应急救援、政务服务等工作的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
于2022年上线试运营的“济港通”同样是立足惠民利企,搭建的智慧平台。通过汇聚航道、港口、船闸、船舶、水文、天气等基础信息和物流信息,搭建起以“济港通”为平台的信息互通、服务互联、资源共享的济宁港航“微服务”矩阵。“济港通”平台设置了云船检、“e交付”、港货郎、慧眼监测、信息服务、济舟港湾六大版块,92项业务实现一网通办、全网共享,进一步增强了线上服务港航企业、水运企业、物贸企业、广大船员的质量和效率。“济港通”自7月12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关注用户突破5万余人,注册港口企业45家、水运企业163家、营运船舶6900余艘,每年为港航企业和船员节省10%以上的物流成本。
供需线上对接
架起信息互通桥
坚持以利企便民为主线,围绕服务全天候、全时段、全链条,积极充实服务事项、拓展服务范围、灵活服务方式,全力提供“不见面”服务,让港航服务更有智慧,更加便捷。既能“随时办”又能“指尖办”。线上提供天气预报、通航服务、水位水情、待闸信息等40余项便民服务,船民业户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即可线上办理各项业务,查看各类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既能“面对面”又能“键对键”。在线下“面对面”的传统检验模式之外,在全省内河率先推开了“云船检”,远在江浙沪皖等省市的营运船舶利用远程视频即可进行船舶检验,检验流程由3天缩短至1天,一年可为船企船员节省费用2000余万元,受到了船员的广泛欢迎。既能“办得快”又能“办得好”。对“港货郎”版块发布的货物、船舶、仓储、物流等信息进行自动整合、智能分类、定向推送,大宗商品物流信息由线下变为“云端”,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精准匹配,在“港、货、船”之间架起信息互通高架桥,有效解决了船找货难、货找船难的行业难题,回程船舶空驾率降低12%。同时,引导济宁港航集团、荣信集团、山东水发集团等行业内资质好、规模大的物流平台、信息平台入驻,建立服务资源、服务信息共享机制,最大化发挥港航信息资源价值。
下一步,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将围绕打造“全国内河一流、江北内河第一、山东内河唯一”的“济港通”服务品牌,抢抓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战略机遇,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丰富平台内容,进一步探索研发公铁水多式联运数字交易、大宗商品数字交易、船舶交易、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平台,提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深度服务,为数字政府建设和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港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