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看工艺,七分看原料。”葡萄酒行业的人都知晓这个道理,一瓶好葡萄酒的诞生,是从种植好葡萄开始的,没有上乘的葡萄,就酿造不出高品质的葡萄酒来。烟台是我国最大的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基地,目前有150多户葡萄酒生产酿造企业。如何获取价格实惠、品质有保障的葡萄,是各家酒企都关注的。虽然距酿酒葡萄上市还有两个多月,烟台的酿酒企业已经蓄势待发了。 葡萄品质对葡萄酒的好坏至关重要,虽然到9月下旬酿酒葡萄才会大批量成熟,烟台的酿酒企业早早就开始做准备了。9日,记者来到蓬莱市君顶酒庄的葡萄种植基地,一排排葡萄树郁郁葱葱。葡萄已经长到黄豆粒大小,管理人员介绍,这片种植基地有6000多亩,现在主要进行架面管理、植保防护工作。 “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顾兆帅说,建设优质葡萄园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蓬莱产区大力倡导标准化管理葡萄基地,依托企业带动基地的发展模式,保证企业得到稳定优质的酿酒原料。 如何获取价格实惠、品质有保障的葡萄是各家酒企都关注的。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王福成介绍,目前酒企获取葡萄基本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最原始的散户种植模式,一种是“反租倒包”模式,还有一种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到目前为止,这三种模式在种植和管理上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至于是直接从散户手里采购,还是发展自己的种植基地,抑或组织合作社,各酒企都在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散户种植模式 过分追求产量 品质难保证 “散户种植规模正在逐渐减小。”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合作交流部部长高海宁介绍,散户在种植和管理上都很粗放。一般的农户都是按照以前的老路子,每家种植几亩,在适当的时候施肥、打农药,成熟时间差不多了,就采摘下来卖给小贩。 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王福成介绍,大部分散户在种植过程中过多追求产量而不是质量,所以,施肥不合理或者农药喷洒不当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企业对酿酒葡萄的成熟度要求特别高,大企业的酿造师都要经过多次品尝和测试,在葡萄达到合适的糖度和酸度时采摘,而散户只是根据经验或者天气,时机差不多成熟就把葡萄摘下来,很难保证葡萄质量达到最佳。 正常年份一亩葡萄大概可以产3500斤,收购价格也很不稳定,赶上哪一年价格高了,果农就多收点,要是哪一年年头不好,有时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顾兆帅说,散户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不仅很难保证葡萄达到质量标准,而且存在很大的风险。又因为不限产,往往产量上去了,但风味、口感、酸甜度等很多方面难以达标。
“反租倒包”模式 一亩地产多少 都有统一标准 “现在大都采用‘反租倒包’的经营管理模式。”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王福成说,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葡萄的品质,但是成本要比直接从散户手中收购高得多。 君顶酒庄基地经理任玉华介绍,“反租倒包”主要是指大的酿酒企业委托政府,把承包给农民的土地返租回来,实施连片开发,建立葡萄种植基地,再包给果农经营。 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酒庄出资购买苗木、建材、化肥、农药等,指导农户操作,限制产量。农户的收入是承包费。如果种植葡萄达到标准,酒庄也会按照糖度和产量情况加以奖励。 君顶酒庄通过这种方式控制葡萄品质,酿造出高标准的葡萄酒——这也是蓬莱许多酒庄的通行做法。“反租倒包”使企业获得了自主权,生产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完全可控的。例如采用限产的方式,让每亩葡萄的产量保持在300-500公斤。“这样生长出来的葡萄,不论是风味、糖度,还是矿物质含量等方面,都是散户种植所不能比拟的。” 但采用君顶的方式,葡萄成本要比在市场采购高很多,尤其是人工成本,正在逐年增长。王福成算了一笔账:“2000年,企业雇人,男工13块钱一天,女工10块钱一天,年龄段是在40-50岁之间,劳动效率比较高;如今,劳动力不分男工女工,一天下来一个人就要80-90元,而且年龄段多在60-70岁之间。” 在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下,果农是按亩数拿工资的,摆脱了以前靠天吃饭的模式,可以说是“旱涝保收”。但“旱涝保收”也容易带来种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三家合作模式 果农积极性高了 企业成本低了 2008年,中粮开始探索走合作化的道路。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农户和龙头企业都有好处。对农户的好处是,保证了收益,降了风险,同时提高了种植积极性。对龙头企业的好处是,通过合作社进行技术培训、原料发放、质量监督、产品收购验级等,管理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也可以更有保证。 “一亩地按照3500元的成本来算的话,企业大概能出资60%,农户出资40%,农户自己也出一部分成本,在种植和管理上的积极性就能高很多。”王福成说。在整个模式中,中粮负责建园,指导技术,出资买苗木、建材,整理土地、维修道路等,农户则负责管理和种植葡萄。 “不仅在种植方面,在采摘方面也必须要标准化管理。”顾兆帅说,对葡萄采摘时间的把握是一个很难的事。“葡萄采摘之前,酿酒师必须品尝葡萄,根据葡萄的糖度和酸度决定什么时间采摘最合适。”不同品种的葡萄采摘时间还不一样,“标准化是要求在最恰当的时间采摘葡萄,而不是像散户那样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摘下来。” “这个模式保留了‘反租倒包’很多好的管理经验,像限产、基地统一指导技术、统一施肥打药。”王福成说,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保证了酿酒企业拥有稳定、优质的葡萄原料。同时,企业的投资成本更少。“与农户签订协议,也减轻了企业的风险。” 本报记者 李静 □相关新闻 烟台年产葡萄酒 占全国总量1/3 烟台是我国最大的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基地,也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沿着7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现在已经发展了15万亩葡萄园。葡萄酿酒企业达到了1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全市年产葡萄酒20万吨,占全国的1/3。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已经成为烟台的一个重要产业,正在向产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蓬莱是国内唯一 中国葡萄酒城 提起烟台葡萄酒种植基地,就不得不说蓬莱。蓬莱是国内唯一的“中国葡萄酒城”,是国内重点葡萄酒产区之一。近年来,蓬莱产区以“优质产区、特色葡园、精品酒庄”为主攻方向,吸引了中粮长城、君顶、华东百利、法国拉菲等国内知名企业,逐渐成为国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地标城市。 酿葡萄酒 要讲究品种 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顾兆帅介绍,用于酿酒的葡萄与鲜食的葡萄不一样。在烟台,一般用于酿酒的红葡萄品种有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佳丽酿、西拉、蛇龙珠等。用于酿酒的白葡萄品种有霞多丽、雷司令、贵人香等。这些品种酿造出的葡萄酒在香气、口感、酸甜度等方面都非常适合,是大家公认的酿酒优质品种。 本报记者 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