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本报C04版报道了《“石牛”出槐云,引无数遐想》一文。文章刊登后,围绕巨石的来历和价值,不少读者展开热议。而也有一些读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11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位于槐云村的建筑工地,巨型“卧牛”依旧在此,但来来往往来看的人却更多了。 □本报记者 李孟霏 □舆论: 市民遐想挺多 地气?人工雕刻?运来的? 热议一: 天然形成 象征“地气” 市民毕女士30年前嫁到槐云村,从9日上午开始,她已领着孩子来看了三遍巨型“卧牛”。在她看来,这块石头是天然而成的,“听老人说,挖出巨石的旧址上方是一个磨坊,没有什么特殊的地理标识,我认为是天然形成的”。 毕女士的看法代表了很多人。村民王天明今年52岁,是土生土长的槐云人,为保护巨石,他已经连续两晚没合眼,“我们槐云村是威海少有的上风上水宝地,这两块巨石,绝对是我们村的宝物,是象征地气的,一定要留在我们槐云村!” 热议二:人工雕刻而成 崔先生今年85岁,他也是地地道道的槐云村村民。“你看看,哈工大的方向原来是一个湾,叫放牛湾,这头牛放在这里,和放牛湾遥遥相望,有一定的意义”。 作为为数不多看到两块巨石的人,夏大叔另有看法。“老辈说,我们这个地方叫戚家茔,就是俗话说的墓地,古代人对墓地很有讲究,这两块象形大石头会不会和这个墓地有关系呢?” 热议三:后来运过来的 11日上午,市民孙先生看到本报新闻后,第一个想法是“自己的房子升值了。”“房子后面挖出宝贝,这块地也成了宝地,以后的房价肯定要涨啊。”孙先生随后又猜测,“周围都是泥土,唯独这块石头是花岗岩石的,难道是人为做法,目的就是抬高房价?” 苗先生也认为,巨石基座的土质和周围泥土完全不同,“两种完全不同的质地,不太像是一体的。” □现场: “卧牛”引来围观 巨型龙石正在运回 7日下午,高区槐云村学府华园项目的建筑工地里,挖出一块70多吨的“卧牛”造型巨石。正是这块巨石,搅热了整个村子。9日上午,村民夏大叔告诉记者,“当时挖出来的有两块巨石,一块似龙,一块似牛,但是龙形巨石被运走了”。 夏大叔是当时运走龙形巨石的目击者。护石心切,当晚,他叫来很多村民,一起看守“卧牛”巨石。围绕巨石,居民和读者议论纷纷。 11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建筑工地。前一晚刚下过一场雨,工地上的路泥泞不堪,即便如此,前来观赏卧牛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我是从报纸上看的,住哈工大周围,感觉很神奇,这是个好事儿啊。”孙先生已75岁,他仍然赶来看奇石。市民王女士抱着3岁的女儿过来,“我在利群做生意,坐公交车过来的,都说是个宝物,咱也来看”。 在石牛前,很多人掏出手机、相机,有的照相,有的合影留念。原本忙碌的工地更加热闹。“从昨天下午开始,有步行来的,有开着车来的,没断过人啊。”村民刘女士说。 除观赏巨型石牛,龙形巨石的去处也是他们热议的。“龙形巨石已经运回,下周我们就运到槐云社区,当时他们不是卖了,是因为急着施工,先放到别的地方存起来了。”云华地产的于董事长说。 □开发商: 巨石存在有年头 绝不存在炒作意图 为判断巨石的价值,10日下午,记者联系了威海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张云涛研究员到场鉴宝。 经过半个小时的鉴定,张主任分析巨石应是自然风化而成,“石牛附着一些土,有些和石头黏在一起,应该有一定的年头,可能是山石滚落至此,不像短期内运过来的”。 11日下午,记者再次采访云华地产相关负责人得知,挖出巨石纯属偶然,周围都是居民区,挖半个月的土方后把巨石放进去,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