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烧烤
2013年09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巨苗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初到济南,对于“烧烤”这两字常常流露出淡淡的不屑,嘴角向下一撇,吐出几个字:“能有新疆的烤羊肉串好吃?”
  几年之后,我和老公呆坐在夏天的周末,声声蝉鸣中四目相对的时候,常看到我扬起的嘴角吐出仨字:“走,烧烤。”两人赶紧拿出一升的旅行水壶,烧水泡茶。茶是新疆当地一种名叫砖茶的发酵型茶叶,价格低廉。据百度百科:砖茶内地不多见,主要是供给边疆民族饮用。原因之一肯定是少数民族吃肉较多,这种茶叶比较去油。泡好了茶,我俩像小学生去郊游一般,怀着满满的美好带着浓浓的期盼,一路向烧烤摊前行。步行十分钟,来到摊子前,挑张干净的桌子,坐定,放好水壶。
  “老板,一盘毛豆(有时是花生),一盘土豆丝,来点肉串、心管、板筋、红腰……”话音未落,“接杯扎啤”。
  我们总是到得早,人很少,摊子还冷清着,老板的动作还缓慢着。毛豆花生上得最快,一颗颗扔进肚子,汁水四溅,不能吃太多,要留着肚子。串来了,放在一个烤盘里,人多的时候用一个不锈钢大盆。伸手抓上一把,不数,数了就让人笑话,就不地道,更没了气势。小炉子要提早向老板申请,再去要个小碟子,放些辣椒面,一点点地撒上去,慢慢吃慢慢烤。若是没有炉子,吃上一会儿,还得把放凉的串拿到摊主的大烧烤炉上,立在一旁等着烤串滋滋作响。有了这第二遍,肉质更紧,水分更少,更有嚼头。吃上几串,喝上一杯自泡的浓茶,可以聊人生,谈理想,最适合的不过是看球赛。
  华灯初上,四周坐满了光着膀子挺着啤酒肚的大叔,看到比赛精彩处,便目不转睛。叫好时,不吝啬自己的嗓门;叫骂时,也不在乎那扎啤杯重重地蹾在桌子上溅起的泡沫无数。在这群膀大腰圆的大叔中间,倍有安全感,倍接地气。正宗的济南话萦绕耳边,烧烤炉那些光着大脊背的小伙子,拿着扇子奋力地扇着。空气中香气四溢,闻一闻便胃口大增,红腰淡淡的骚味,心管韧韧地被牙齿切割,板筋令腮帮子酸痛,还有外焦里嫩仿佛在非洲度假刚回来的古铜色鸡翅。
  刚工作那两年,和学生一起吃烧烤。那没有油水的小伙子们一个人吃三个烧饼,才能克制住不吃太多的肉串,结账时那一桌子的扦子依然让我暗暗吃惊。当年一块钱三串,对于这些农村来的贫困学生,不是说去吃就去吃。解一次馋,那几串串肉能灌下无数杯啤酒。还有我那个认识十五年的高中好友,军校毕业后安置在济南,周末为数不多的爱好就是和同事打车几十公里,到处吃烧烤。有一年,为了安慰他的失恋,我们在摊子上吃着喝着,说一句喝一杯,后来嘴不利索说上半句就要喝上一杯,再后来安慰他的人不利索直接倒掉,只有他还是一杯杯地喝,一串串地吃,伤心就活生生地吞下了肚。又过了几年,我们结婚买房,他已调动到北京,相聚难得,但明显喝得少了,吃不动了。
  不知道是不是从那一年开始,济南的烧烤摊上就流行上了大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