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野果甜蜜的记忆
2013年09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牟洪涛

  现在市场上一年四季各种水果琳琅满目,不仅有烟台当地产的,也有许多南方水果,还有外国进口水果。我在市场挑选水果时,有时眼前浮现的却是我孩提时代对山中野果的美好回忆。可以说,我是吃着山中野果长大的,山中能吃的野果很多,大多酸甜适口,营养丰富。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城里的孩子所不具有的。
  我的老家在胶东屋脊上的一个穷山沟,四面环山。我从小在那里长大,没去过集市,没进过商店,只是经常进山。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水果,像什么香蕉、桔子、荔枝、芒果,见都没见过,还有的连听说都没听说过。只记得小时候家里就没有买过水果,当地有的桃子和杏子,也只有邻居家送来才能吃上,倒是山中盛产的野果成了我当年的最爱,弥补了吃不上水果的缺憾。野果是野生植物的馈赠,是大自然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
  山中野果品种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有:桑葚、坡蜜头、山葡萄、山枣、杜梨、策李儿、软枣、甜根草……这些足以秒杀如今繁华果市中各种水果。山中野果太让我思念了。如今仍然清楚记得:哪个山上的哪个坡,哪个崖下哪个堰根,有什么野果,什么野果什么时间成熟。
  春夏之交能吃到的是桑葚和坡蜜头。桑葚是山中野桑(叶子比今天养蚕的桑叶小,不过,也可喂蚕)的果实。桑葚不熟时色青,果硬、味酸,成熟后成紫黑色,汁多、味甜。桑葚皮薄易碎,摘食桑葚,手和嘴都要被染成紫黑色,如不仔细,衣服也常常被弄得青一块紫一块,沾上了就别想彻底洗掉。小时候为摘食桑葚经常把衣服弄脏,为这事可没少挨骂。当年只知道桑葚好吃,并不知道它有什么营养价值。近些年才从一些资料中看到:桑葚止渴解毒、润肺通便,补血养颜,主治口渴烦热、久咳、习惯性便秘。现在市场地摊上也可以买到桑葚,那都是人工培育的大桑树结出来的,比山中的野桑葚个头大,我尝过,味道不如野桑葚鲜亮。
  进入6月份,山中的“坡蜜头”(山草莓的当地叫法)就成熟了,这是一种生长在山路两边的坡地上和地堰坎下的野果。是攀援状带刺灌木,果实呈红色,一串串的,晶莹剔透,清香甘甜。“坡蜜头”样子有点像市场上出售的草莓,只是个头较小,成粒状组合。我们当地有句话叫“坡蜜头好吃,刺儿难躲”。因为它的藤蔓浑身是刺,被扎后又痛又痒。所以采摘要十分小心,一不注意,手就会被扎破。
  夏末秋初,山中的“策李”和山葡萄就到了成熟的季节。“策李”我不知学名叫什么,是我十分偏爱的一种野果。这是一种多年生灌木,株高三四十厘米,生长在地堰根和山坡草丛中。白色花瓣,果实成熟后红红的,样子和味道像李子,个头却只有樱桃那样大。阴历七月十五前后就到了可以采摘的时候。采摘时,一般是整棵折断带回家,到家后再摘取果实。山葡萄一般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山坡上,样子与人工种植的葡萄相似,只是果粒呈深紫色,个头小而圆。在大山深处,能有山葡萄吃,可以说是既解馋又解渴,它对山里人的贡献也是不少的。
  山里最多的野果是山枣。山枣灌木满身是刺,夏初开花,浑身是果。山枣灌木适应性强,石崖缝、地堰上、石圪垃中都能生长,它不惧贫脊,不怕干旱。山枣果小的时候是绿色,大了变白,继而白中带黄,成熟后变红。只要是白中带黄,就可以吃了,而且这时候果肉不硬不软,是最佳采摘时机。采摘山枣需小心仔细,别让刺扎着。我们烟台市区周围的山上也很多。我每年都和小孙子到小黄山上采摘一些,回家洗净晾干,装在瓶子里,加入温开水和适量的糖和白酒,封存发酵一月,可制成山枣饮品,这是超市中买不到的天然健康饮品。
  秋后的杜梨和软枣,是一年中收获最晚的野果,是秋未冬初享用的野果。这两种野果成熟了也不可直接食用。因为它们都带有涩味,必须要经过秋后严霜,才能将其涩味清除。所以一般是从山里采回家放在房坡上,经过几场霜打之后,方可食用。软枣可半干存放较长时间,是冬季能够享用的野果。
  过去,乡里的孩子没见过甘蔗,也无钱买糖。山中的“甜根草”弥补了这个缺憾。“甜根草”生长在地堰边土坡上,根成节状,拔出来把皮剥了,用水洗净,放到嘴里用牙嚼着,吸吮着它那甜丝丝的汁液,是一种十分甜蜜的享受。回忆起来,它甜得纯正,甜得自然,甜得绵长。“甜根草”就是我儿时的“甘蔗”,它给我们的苦日子增添了许多的甜蜜。
  人长大了,有时候心还是停留在童年的时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山村长大的我,很是怀念给我诸多甜蜜享受的山中野果。回过几次老家,因为赶不上季节,可以吃到野果的概率太小了。去年秋后回去一次,终于吃到了山软枣和杜梨,尝到了那天然的滋味,还是那么的诱人。现在交通条件这么便利,我决定今后一年回去几次,一定把山中野果再吃一遍,找回那久违的味道,找回那美好的童年记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