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会议室,27本笔记,3大铁橱记账本,记录无棣县碣石山镇大吴码头村民主生活
民主议政日唱响66年和谐之歌
2015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月6日下午的民主议政会上,大家举手通过会上的内容。
  多年来民主议政日的主要内容都被吴臣义记在这27个本子上。
  三个大铁橱里放的是整个村的记账本。
     “大家同意的举手!”全场几十名村民代表齐刷刷举手同意。66年来,这样的场景在无棣县碣石山镇大吴码头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每个月都要上演几次。村民与村干部不和,纠纷争吵闹矛盾,这样的场景在大吴码头村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大吴码头村坚持民主议政66年,村子和谐发展,这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迷。3月6日是大吴码头村的民主议政日,记者走进大吴码头村,亲身体会基层民主的真谛。
  文/片 本报通讯员 王栋
          蒋惠庆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杜雅楠
   60㎡会议室
 村民想法的“集散地”

  3月6日下午两点半,大吴码头村村委会不足60平米的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村民代表,等待会议开始。会前,记者曾在村里调查了解到,现在村里的各项工作处理得都很好,没有什么急需解决的事儿。眼下最急的就是正值春灌期间,而村边河里的水近年来一直流量不大,不少村民为浇地的事情犯愁。
  这次的民主议政会内容有三项:第一项就是春季浇水、生产启动的问题,其次是元宵节秧歌活动情况的公开,随后是通报财务开支情况。已是69岁高龄的老支书吴臣义说,马上就到了浇地的时间了,上游下来的河水少,所以浇地要提前开始,抢水灌溉,“争取能多浇一点是一点。”现场村民都很赞成,集体举手表决通过。接着,会计吴国华通报财务开支:“公路硬化用砖7200块,每块砖是3毛钱……”上至几万几千元的开支,下至几元几角,吴国华都给大家一一通报。
  会议结束,年近古稀的吴臣义起身送走村民们。吴臣义说,大吴码头村的民主议政坚持了66年,到今天仍然能和谐有序地进行,靠的就是村里大事小事都一起商量,每个村民都能监督村干部的工作。“我们的民主议政会一般安排在5日,除非有特殊情况会适当的调整,但是从来不会耽误。有的时候事情多,一个月会开好几次,现在也记不清一共开了多少次会,解决了多少事情,但是所有的事都是大家一起商量的,大大减少了村里出现矛盾。”
  陈荣芬是村里的媳妇,做村民代表好几年了。陈荣芬说,自己嫁到村里以来,村里的大事小事老书记都会在会上跟大家一起商量,所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老书记在村里工作几十年了,脾气好,也关心村民,平常没事儿就在村里转转,村里有什么问题都能及时解决。他是村里的活地图,所以很多事情不用大家提老书记早就知道了。”陈荣芬回忆,前几年自己和村里的一些妇女一起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场地和音响都没有,“我们和老书记说了这个情况以后,老书记说锻炼身体是好事儿,就给我们安排了场地,还把村里的录音机给我们用。”
 27个笔记本
 通往和谐的彩虹桥

  吴臣义是村里的老干部了。从17岁开始,吴臣义就跟着村里的首任大队长吴克信为村民服务。30岁时,吴臣义进入党部工作,至今已经有40年,从事村主任的工作也已经32年了。2015年,已经69岁的吴臣义又接下了村支书的工作。
  吴臣义从柜子里取出一摞笔记本,各种颜色、各种封皮的本子共有27本。他说,这是全村的“传家宝”。从1962年开始,从部队转业回乡的首任大队长吴克信就把每次民主商讨村庄事务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吴克信去世后,吴臣义继续记录。
  眼前这27个本子,有大有小,大多数都已经被翻得皱皱巴巴,但仍被吴臣义一捆一捆地绑着,小心翼翼地保存着。每一个的第一页上都标着记录的时间,其中最早的一本是1971年开始记录的。“这些本子都是我自己记的,老书记记得那些都是他自己保存的,他去世以后可能都被他老伴收着了。”
  记者了解到,大吴码头的民主管理至今已经历了3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村里的贫协委员会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文革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村里成立了理财小组,对村务决策、财务开支实施监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村里成立了农民议事会,大小事情都由村两委班子提请议事会商量,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务、财务实施监督。
  翻开老书记的本子,上面按照时间顺序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记载下来了。大到村民宅基的分配、村规民约的制定,小到一分一厘的开销、一家一户的困难,从问题的出现到事情的解决,每一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在最后一个本子上,记录着“大吴码头村2014年度公开承诺”:一是三化达标,街道胡同硬化,绿化美化提升,修十座排水桥;二是完成土地整理项目;三是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四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评先树优;五是土地流转、增加集体收入。吴臣义说,2014年承诺给村民的5件实事已经全部实现了。他指着上面的记录告诉记者:“村里的大事小事我这些本子上都有,谁要是有什么事情想查,翻翻这些本子就能找到了。”
 2个组织
 处理矛盾的“好阵地”

  由于政策规范、坚持不懈,毫不夸张地说,这60多年来大吴码头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干群不和、家庭纠纷。而且,在会议过程中也探索研究出不少好的做法,其中,红白理事会和调解委员会这两个组织的成立更是让整个村里呈现一片和谐。
  吴臣义告诉记者,日常生活中,村民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大吴码头村调委会成立50年,成了村民关系的“润滑剂”。2007年夏天,村民吴炳林和吴治良因田地排涝发生口角,吴治良和几个亲戚将吴炳林打伤。眼看一场官司不可避免,调委会赶紧把双方叫在一起,问清原因,分清责任。最终,吴治良向对方道歉,并赔偿2700元医药费,两家很快和好如初。
  农村丧事大操大办由来已久,大吴码头村从1978年实行殡葬改革,形成一套节俭办丧事的新风俗。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集体出资盖起祠堂,划出一块盐碱地为公墓。村两委要求,村民去世一律火化,不用棺木,改用骨灰盒;不雇吹鼓手,不烧纸人纸马,改放哀乐;夫妻两人中一人去世,先将骨灰放进祠堂,等两人都去世才进公墓合葬,但不留坟头。村民吴荣坤生前是木匠,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为自己备下棺椁。今年他病故后,子女并未破坏村规,改用骨灰盒安葬了老人。推行“薄葬”的同时,村里大力提倡“厚养”,年年组织评选“五好家庭”。年满60周岁无人照料的,村里免费供给吃住。
 3铁橱记账本
 细致公开的“民主账”

  “有权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碰钱。”这是大吴码头村能坚持民主议政66年的又一大秘诀。吴臣义说,村里能坚持和谐民主,除了有事就一起商量外,村里的领导班子比较稳定、所有财务公开、单外监督的严格执行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吴码头村每个月5日的民主议政会上,会计都会将一个月的开支做通报,同时村里还设有账目公开栏,村民可以明确地了解村里的账目情况。
  从1958年起,吴荣泰就担任村会计。他任职期间,村里账目清楚,及时公开,大大树立了村两委班子的威信。“吴荣泰从17岁开始就在村里任职,一直都是兢兢业业,每一笔账目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直到生病去世,都是扔出了钥匙才闭上眼睛的。”吴臣义遗憾地说。
  吴臣义提到的钥匙,是村委会资料室里三个大铁橱子的钥匙,里面存放着村里从1963到现在的所有账本,案卷按年度、门类装订,有封面,有目录,检索非常方便,村里的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
  70岁的吴志宽是村里的第一批村民代表,说起村里的民主理财,他说大吴码头村集体财务最大的事就是上世纪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集体1981年“分队”,当时,村里有1700来口人,要把村集体的牲口、农具、粮食等物资分开,又让村民没意见,不是一件容易事。村两委先把村集体财产按小队分开,每小队再把所有财产公开标价拍卖。所有东西卖完后,资金收入交归集体,而后按照各队实有人数平均分配。
  老会计吴荣泰病故之后,他的儿子吴国华在大家的一致表决下接任了村会计的职务,吴国华坚持着“管账的不碰钱”的原则认真记录每一笔账。“大吴码头村是一个农业村,但是我们的各项建设从来都不输给其他村。2012年,我们完成了环境改造,2013年我们又按照省级标准完成了低压线路改造,2014年完成土地整合等5件大事,但是我们到现在既没有外债也没有内债,这是其他村都做不到的。”吴国华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