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有梦想就有大未来
商河经济开发区积聚后发优势推动跨越发展
2014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园区面貌
  燎原数控
  佳怡物流
     商河县是著名的温泉生态之城、休闲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乡。“打造黄河以北最好的基础设施环境、生态环境、城市环境,打造全省一流的政务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这不是口号,是庄严的承诺,是发展的理念,是经济发展的坚实保障。商河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商河县良好的政务、商务、社会环境的集中体现。昔日力诺、齐鲁宏业等知名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今天齐鲁化纺、双隆电站、大商电器等一批新型环保企业在这里迅速成长。
本报通讯员 崔秀芳                   
抢抓发展机遇,大投入推动配套大升级
  商河开发区地处济南市北大门,位于济南、德州、滨州三地交界,是承接济南北跨战略的“桥头堡”,是环渤海经济圈上的重要一环,在三小时经济圈内可以覆盖约60%的GDP和46%的人口,与京津塘、胶东半岛等地区都比较容易对接,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京沪高速和德(州)-龙(口)-烟(台)铁路建成通车,真正将商河带入济南“半小时都市圈”,补齐了园区运力不足的短板,园区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
  商河开发区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定位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生态环保,先后聘请天津大学、上海朗建、山东城乡规划设计院重新编制了商南工业园的总体发展规划和七个专项规划,打造“三区五轴”发展格局。同时还对园区基础设施、功能布局、商住区、水系绿化景观等进行了系统规划,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升级。
  截至目前,商河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超过6亿元,区内通车里程达47公里,已实现“八通一平”。拥有110KV变电站2座,日供水能力4.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日供气量40万立方米。园区绿化率达35%,污水、垃圾处理率达100%。四星级温泉酒店、大型国际商贸城、佳怡物流、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验幼儿园等一批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投入使用,科技孵化器、职工公寓、商住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中,支撑主导产业、大项目发展的综合配套能力日益增强。

发挥后发优势,高端定位主导产业
  根据济南市“一园区一特色”战略功能区划安排,商河开发区委托北京行政学院启动产业规划,在综合分析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周边地区产业布局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环保节能材料、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并向科技部申请创建“国家火炬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产业基地”。
  商河开发区在土地、能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2011年,商河县在开发区成立了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产业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商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了以财政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产学研用相协同的多元化创新投资机制,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培育力度。
  商河开发区也依托省内外相关科研院所,以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为载体,确定了抓主导产业培育、抓大项目建设、抓小项目孵化、抓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环保节能产业基地内的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各类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共同实施各类科技项目。

政策科技双助力,招商引资风生水起
  为壮大以环保节能产业为主的主导产业,商河出台了系列扶持举措,建立完善了融资机制与创业投资机制,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壮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目前有山东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节能环保类研发中试产品或再制造产品、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研究、济南大学循环型低碳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落户开发区科技孵化器。区内企业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建筑科学院、山东科学院等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仅今年以来就引进大项目9个,合同利用资金51.02亿元。
  截至目前已有齐鲁化纺、双隆电站、科麟环保、天壮环保、燎原数控、海耀新能源、玉泉生物发电、珠穆朗玛食品、福建爱乡亲等12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环保节能相关企业达61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