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崛起不再浓烟滚滚
2014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见习记者 张九龙
本报记者 蒋龙龙       
  秫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推广,让秫秸杆变废为宝,解决了环保和经济的双重问题。近年来,以此为代表的各种循环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商河的农业生产步入了低碳时代。
  作为农业大县,商河全年各类农作物秫秸杆产量高达7亿公斤,年产禽畜粪便200万方,生活垃圾100万方。如此数量众多的“废弃物”曾经是商河环保工作的老大难。商河县农业局生态科科长王在利说:“以前一到秋天,浓烟滚滚,田间地头全是烧秫秸杆的,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了历史。”
  这其中的秘诀就是将秫秸杆变废为宝,发展循环农业。在济南绿泉丰园温泉农业观光园,除了整齐的大棚以外,路边一个个水泥池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王在利介绍,这些就是沼气池。据了解,在这种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还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这样就避免了资源的消耗,减少了污染,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王在利表示,根据测算,1亩大棚可以消耗10亩地的秫秸杆,提高大棚地温5度左右。除此之外,可以减少农药、化肥近一半的使用量,持续三年使用的话,甚至可以不再使用化肥。“推广的效果很好,这种技术比较受农民欢迎。”
  在做好沼气池建设的同时,商河县也努力做好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工作。粮食饲养牲畜,牲畜的粪便进入沼气池,沼气可以用来做饭,沼液在叶面上喷肥,残余的沼渣可以用来追肥,实现“三沼”的综合利用,减少农业投资,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如今,商河已建设完成农业科技示范园、绿满园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绿泉丰园设施农业特色品牌基地、郑路设施蔬菜特色品牌基地等6处“三沼”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通过使用沼渣、沼液,示范园内种植的韭菜、香椿、樱桃、草莓等产量高、口感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通过沼气池工程建设,真正使沼气池成为农民生活的能源,农作物的肥源和病虫害防治的农药、家畜的饲料来源,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王在利介绍。截止目前,商河全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7万多户,总池容达20万立方米,打造沼气示范村80多个,完善村级沼气服务网点67个,建设10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1处,各类中小型沼气池35处,发展“三沼”综合利用示范基地6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