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给收割、秸秆给粉碎还田,但只有部分乡镇才能享受到补贴
这样好政策 俺们啥时能享受?
2014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枣庄10月29日讯(记者 韩微) 随着驳山头、老牛口村子的玉米秸秆在秋收一月后仍“站立”田间现象的出现,秸秆回收利用问题再一次被大家所关注。而根据枣庄市相关政策,记者了解到,如农户完成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率达到88%以上的,就可以享受专门的财政补贴,可由于诸多原因,这一项利民政策并没有均衡惠民,一些农户田里的秸秆反而成为耕种累赘,难以解决。
  考虑到农户自行解决秸秆回收问题难的现象,记者在29日了解到,2014年8月,枣庄市农机局、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2014年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综合利用申报指南》,规定城区周边、市内主要交通道路(京台高速、京沪高铁、枣木高速、枣庄城区外环、206国道、郯薛线、北留线、枣台公路及旅游路等)两侧的30个乡镇作为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示范乡镇,可享受由市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对完成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面积达到88%以上,且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地块相对集中、成方连片、无秸秆焚烧现象的示范乡镇,给予30万元至45万元不等的作业奖补。
  同时,记者在山亭区农机局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山亭区仅有西集镇、城头镇、桑村镇在还田示范镇范围内,农户每亩地可享受20元补贴。“一亩地用玉米机收,正常花费是在100元,政府给补贴20元。收玉米的时候,玉米机直接把玉米处理出来,秸秆再粉碎还田,给我们省了不少力,所以一亩地80元的投入还算是比较划算的。”西集镇的一个村民介绍说。而对于不在示范镇范围内的乡镇来说,秸秆回收利用就变得异常尴尬,既无路出售,又没处利用,玉米秸秆“站”地头就成了一些乡镇独特和无奈的“风景”。
  “就像是烧锅做饭,有用电的、有用煤气的,大家就不用玉米秸了,如果能有方便省力的方式完成收玉米、处理秸秆,那点钱村里人也出得起,可就是享受不到这样的好政策,那就难为人了。”驳山头村的村民说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