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大街的故事(1)
2014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编者按——
  上两期,我们重点介绍了“东门大街”的演变和历史,而除了东门大街,西门大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让我们翻开历史,看看发生在西门大街的故事。
  作者:张培安

说济宁,道济宁
济宁是个八卦城
北门高来南门低
东门西门错相通
大街共有一百六
小巷三百还挂零
  这是笔者撰写的《济宁文化地理歌谣》的其中一首,歌谣中说的是“八卦城”就是公元1150年(金天德二年)从巨野迁建于济宁古槐路两侧的“济州城”,也称新任城,当时南部还有古任城。两座古城叠加起来,形状像个吕字,就是当时济宁城的样貌。当然,有学者认为济宁地下还有汉代任城国的故城,另当别论。
  西门大街位于市博物馆对过,以“济州城”西城门得名,沿着东门大街向西走,经过古槐路,要上西门大街必须顺着古槐路向南走一段,说明“济州城”东门西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所以歌谣中说“东门西门错相通”。究其原因,明代济宁“济州城”的东西城门系按“八卦”的序列建造。东西门按“伏羲八卦”:东门为艮,西门为震,内含双井,故在博物馆北有双井街。济州城南北城门按“文王八卦”设计建设的:南门为离,北门为坎,因而南北门在一条轴线上,两门基本相对,故而南北大街较直。
  西门,又称“萃成门”,匾题“获麟古道”,后改为“湖山毓秀”。城门上有城楼,名“思麟楼”,匾题“汶济澄清”,城门均系内木外用铁皮包裹,并用每枚重八两(半斤)的圆头铁钉,按横九竖十三排列铆钉钉在每扇门上。而在“东门迤南”还有“水门一处,并筑有“四门马道”于每座城门内两侧各一条。所以济宁东门、南门都有马道街名流传下来。
  另外,四门处还建有“影壁”,俗称“影门墙”,即所谓“四爻”。南爻,在南门城上面里;北爻,在内外城门之间;东爻,在东门外与月城门相对;西爻,西门里与城门相对。正如民谣中形容的“南门高,北门低,东门外,西门里”,是济宁城的又一特景。
  现在西门大街宽约20多米,狭窄局促拥挤,别看西门大街不起眼,过去那可是济宁的行政中心,聚集着众多穿着蟒袍玉带,坐着八抬大轿的官员,也有饱读诗书、通过科举成名的精英;有官面够得着、商界通关节的缙绅,也有富甲一方、称雄乡里的阔佬;有童叟无欺、诚信经营的商贾,也有爱打抱不平的侠士;有精明会算计的行商贩夫,更多的还是一天到晚为吃饭穿衣奔忙的凡夫走卒、平头百姓。当然,还有那些伤天害理、大逆不道被推出西门外斩首的罪犯。繁忙的景象,皆因历史上这里驻扎着两大中枢机构:济宁河道总督衙门和济州衙门。
(未完待续)
  本报记者 范少伟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