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苗培兴
秋天,注定是个引人回忆的日子。一片秋叶,褐红色的三角枫,飘落着把我带到了这里——遐园。
我依照旧日的习惯绕过那有着一排长长走廊的东门,沿着湖边来到北门。那门很小,青砖,飞檐,门楣上有“遐园”二字,只容一人进出,隐在大明湖南岸一排茂密的旱柳之下。
我特意舍近求远来这里出入。一来,这门里有一些我和我的朋友们年轻时浪漫的故事。二来,这门面对一片宽阔的湖,一片绿色的荷,一座起伏着的三孔的小桥,还有一座湖中的小岛。过去我和我的朋友们在奎虚楼里读累了书便会穿过园子从这小门里出来,在湖边散步。有时也会越过小桥一直走到小岛上去,守着一片夕阳,望着一片静静的湖水,漾着一片年轻人特有的心海,流连忘返,想入非非。
此时,秋阳已化作一轮红日,漫天霞光把大明湖的天空映照得瑰丽无比。浩瀚湖面,风轻浪平。两岸垂柳,依依安闲。大明湖进入一天里最宁静、最恬淡的时光,就像一个睡前的婴儿。
“这么巧,又碰到了。”我假装一脸惊讶的样子说道。她笑笑,不说话,低着头,抱着书,侧身从我身边闪过。于是,一阵香,一阵特有的香,便弥漫在了那个夏日午后的园子里……
我循着记忆里的香轻步进了园子。那棵昔日里常被我倚靠的粗大的迎门柳还依旧默默地低垂着,像一位守候着的恋人;垂柳下的那一潭碧水,此时,也静得无半点涟漪,枯黄的秋叶落满了水面,夏日里娇艳的睡莲已然睡去;那座玉佩桥,还有那条长长的幽深的半壁走廊依旧孤寂无语地等在那里。
上玉佩桥,在掩映桥身的繁密枝叶间,我摘下一片褐红色的枫叶,三角枫,递给她。她笑笑,娇羞地看我一眼,接过来,轻轻地把枫叶夹在了书里……
那个秋天真好。
这是一片空地,很大,被几棵高大的法桐包围起来。南北各有一座假山。山石嶙峋,虬枝扶疏。山顶各有一亭,南曰:苍碧;北曰:浩然。一条从湖里引来的清溪穿过两座假山汇成两方碧塘,在戏过了锦鳞,雨露了清荷之后又绕空地一圈归入湖中。
我一个人在空地上一边轻移着脚步一边回忆着朝四周望去。此时,秋阳已全然落去,一丝暗红的光亮还残留在园子的上空。那两座翼然于假山上的亭子变成了两片纸样的剪影。忽然,一群归林的倦鸟叽叽喳喳地飞起,密林间响起了鸟儿们争枝抢巢的叫声。我循声望去,北侧不远处,一座青砖灰瓦的房屋正阴阴地躲在密林里默默地注视着我。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这座房子和这处空地的前世今生——
空地是1937年12月造成的,之前,这里并不空,还有多座建筑:海岳楼、宏雅阁、神龛、虹月轩等等,均为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在1909年时所建。那时的遐园名取《诗经·小雅·白驹》中“毋金玉尔音,而又遐心”之雅意,是山东省图书馆的所在。园内楼阁建筑均仿造宁波天一阁样式设计,以曲廊飞桥相连,又引大明湖之水成溪聚塘环绕,广植花木修竹,巧设假山亭榭,可谓曲径通幽,步步清雅。时称“历下风物,以此为胜”。1937年12月27日,日寇侵占济南,此处建筑惨遭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现在这座青砖灰瓦的房屋是日伪政府于1939年4月在原海岳楼的旧址上建造的,取名抱壁堂(“抱壁”二字取自一个日本人的名字)。1945年12月27日,向我投降的日军就是在这座房子里颤抖着等待着他们的末日。而这座青砖灰瓦的日式房屋则先做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后做国学讲堂使用至今。
想到这里,我的心中似有块垒吐出,浑身通畅无比。是啊,一百多年了,园子历尽荣光与劫难,可谓风雨飘摇,百年沧桑。但文明之火不熄,薪火相传不止。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园子又迎来了春天,恰如于右任老先生书写的那副摘自陆机诗句的对联:“和风飞清响,时鸟多好音。”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在这里读书学习,成为了时代的精英,建设国家的栋梁。遐园,功莫大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