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让百姓共享文化盛宴。(资料图)
本报记者 汪泷
近年来,“文化惠民工程”不仅仅是济宁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俨然也已经成了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截至今年底,济宁市文广新局已经组织开展了超过2万场文化惠民演出,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24.7%。
演出队伍进村百姓鼓掌
12月2日,虽然已是腊月寒冬,但金乡县鸡黍镇焦杭村的文化大院里,早就已经“人满为患”。看到村头一辆大卡车缓缓驶来,老少爷们都自发鼓起掌来。
原来,这是今年被列为2014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的文化惠民工程中,济宁市艺术团完成的最后一场文化演出。“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几名衣着时尚的舞蹈演员跳起今年最火爆的神曲《小苹果》,好像文化大院里的温度都升高了。
舞蹈、歌曲、曲艺表演、器乐演奏等精彩节目,赢来了村民们的热烈掌声。这厢时尚、快节奏的通俗歌曲刚唱罢,那厢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士福又唱起了山东琴书《会亲家》,通俗易懂的唱腔,让村民们听完一曲还不满足,纷纷鼓掌吆喝着再来一曲。
演出的最后,曾在第23届省运会上一展歌喉的艺术团青年歌手白洁杨唱起了一曲嘹亮、悠扬的《美丽中国梦》。歌声落下,也意味着济宁市艺术团今年的文化惠民演出任务顺利完成205场,济宁演艺集团下属的三大院团均超额完成年初济宁市政府制定的演出任务。
今年全市文化系统共开展“万场演出惠民生”群众文化活动24940场,完成全年任务124.7%,开展的“千场大戏进农村”演出2273场,完成全年任务126%。
送戏下乡送出“私人定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士福说,山东琴书送进农村,受欢迎程度出乎想象,除了非遗项目的号召力,还得益于演艺人员根据农村大众的精神需求,不断创作新剧。“琴书的经典《苦乐娘亲》,反映的是农村里儿女不孝顺的故事,我们稍作修改,使内容上更贴近当今社会,所以在农村演的时候深得老百姓的喜欢。”刘士福说。
“通过下乡,我们摸清了老百姓最需要的文化生活是什么,什么样的剧目最适合老百姓。”济宁市艺术团团长赵建刚举例说,接地气、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在农村大众中间最受欢迎,所以每次送戏下乡,艺术团都会有针对性的对节目进行调整。
过去,人们一提起农村的文化生活,除了戏曲就是曲艺。但是通过文化惠民工程的探索,才发现其实农村留守妇女、青少年对文化的认知完全能跟上外面的世界。“所以除了戏曲节目,《江南style》、《小苹果》这些近年来最火的流行歌曲,我们也都精心编排后送到农村的文化大院里。”赵建刚说。
而像这样紧跟时代潮流,演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也使得像济宁演艺集团这样的演艺企业,逐渐在演艺市场中越来越“吃得开”。
百姓大舞台 建了5400多个
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艺术爱好者们时常“光顾”的市民大舞台,今年5月悄然动工升级改造。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舞台和背景板,经过半个多月的升级,不仅舞台更大了,而且还加固了顶棚,可以安装射灯满足夜间使用了。
市民大舞台升级改造完成后,5月底在这里迎来了“文明在我心中”——济宁市业余群众文化队伍注册登记暨文明公约签约承诺仪式。仪式上,济宁市文广新局为业余群众文化队伍颁发了《山东济宁市业余群众文化队伍注册登记证书》。
随着济宁市业余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极大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乱丢垃圾、噪音扰民等不文明现象。为规范管理、从根源杜绝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济宁市文广新局制订了《济宁市业余群众队伍登记管理办法》,将登记在案的群众队伍统一编号,颁发注册登记证书并签订文明公约。
济宁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科长刘凤来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政府大力扶持业余文化队伍的举措,截止到目前,济宁市共建立“百姓大舞台”5425处,登记造册群众文化队伍6067支,参与人数达到了19.8万人。“颁发《济宁市业余群众文化队伍注册登记证书》,这一活动在全省尚属首次,为全市乃至全省业余群众文化队伍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表率。”刘凤来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