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青年演员,弥补人才断层
2014年12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士福参加惠民演出活动。
     本报记者 汪泷

  短短几年时间,济宁市的文化队伍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在迅猛发展。不仅在市民大舞台上每周都能看到精彩的表演,街头巷尾、公园广场甚至各村居的文化大院里,各式各样的文艺演出总能让当地百姓津津乐道。2015年,济宁市的文艺工作者们正在谋求创新和改变,“文化惠民”这个济宁本土文化品牌,无论是灵活性还是群众参与度,都将向着一个新的高度跳跃。
校企合作弥补人才断层
  “文化惠民对我们自身而言,最大的提升莫过于演职人员的精神面貌有了质的改变。”济宁市艺术团团长赵建刚说。
  随着演出任务的加重,业内人士也都坦言,因为缺少专业培养机构,加之院团收入不高,导致演艺人才缺乏,人才断层明显。“现在学艺术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不少,但因行业内总体效益不高,很多学生学这个专业,但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面对这样的现状,2015年济宁市艺术团将与济宁学院构筑校企合作平台,建立舞蹈音乐系大学生实习基地,“应届毕业生可以来院团实习,参与演出活动,不仅能让我们发掘演艺人才,更让大学生有机会切身感受艺术市场的魅力,自发地想要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赵建刚说。
  2015年,文化志愿者也将作为一股新的力量,弥补演艺人才的缺失。济宁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科长刘凤来提出,2015年将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刚刚结束复赛的青年歌手大赛,除了挖掘新生力量,更重要的就是鼓励这些年轻人加入到文化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刘凤来说。
明年所有农村 均建文化广场
  目前,济宁市登记造册的群众文化队伍超过6000支,几乎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和乡村,文化广场已建成3500多处,覆盖全市社区、乡村的60%。“2015年,我们要让全市所有街道、乡村全部建成标准化的文化广场。”刘凤来说。
  为了推动农村文化广场的建设,市文广新局专门编制了《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技术导则与范例》,通过在每个县市区挑选三个建设完善、利用率高的文化广场,将其详细的数据、图例收录,然后让各社区、乡村可以直接借鉴。“结合这本《导则》,每个农村都可以根据其人口比例、地理位置、人文风情,有针对性的建设自己的文化广场。”刘凤来说,标准化、规范化,显然是2015年济宁市对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一个重要引导。
  同时,随着文化惠民的普及,业余群众文化队伍的壮大,济宁市各县市区专业、业余艺术院团的互通交流也在逐渐增加。专业院团方面,济宁演艺集团2015年准备推动院团间的交换演出,通过互动交换的方式,减轻院团的演出压力,增进彼此的学习交流,“更有益处的是,可以让群众看到其他地区的特色节目。”赵建刚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