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症宝宝小“自强”出院啦
二十多天来,宝宝家人第一次笑着谈孩子
2014年12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牛亮亮抱着小自强与医生护士们合影。 本报记者 杜雅楠 摄
     本报12月29日讯(记者 杜雅楠) 26日,圣诞节的第二天,一直备受关注的溶血症新生儿小“自强”住进重症监护室22天。牛亮亮一家人吃过午饭早早地来到重症监护室门口,他上午得到通知:下午4点钟左右宝宝就可以出院了。
  下午1:30,宝宝的奶奶孟女士、爸爸牛亮亮和宝宝的两个姑姑提前来到医院。孟女士手里提着一个大袋子,袋子被各种花色的褥子撑得满满的。“这是我给孩子做的几个小被子,都洗好了,等孩子抱出来的时候得包好了,要不得冻着。”电梯还没到,孟女士眼睛一直盯着电梯口跳跃的数字。
  孟女士还说,他们一家人给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门做了一面锦旗,见到医生后一定要亲手交给他们。“要不是她们奋力抢救,我的孩子今天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是他们给宝宝抢回了一条命。”
  “今天上午亮亮打电话跟家里一说,一家子都要跟着来接孩子。”此时宝宝的妈妈也刚出院回家,孩子的爷爷也从北京出院回家了,“一家人就盼着孩子好起来,终于赶在阳历年之前能把孩子接回去了。”
  监护室门口站了很多人,牛亮亮一直在监护室门口来回遛达,不时抻长了脖子往里瞧,“医生还没把单子给我,说可能得到3点半以后才能接孩子,不急。可我坐不住,我怕医生叫我我没听见,嘿嘿。”20多天来,牛亮亮第一次笑着谈孩子的话题。
  下午3点,孟女士又一次把袋子里的褥子拿出来摆弄。三个小被子一个毛毯,还有一条红色的棉布。宝宝的两个姑姑也过来帮着挑:“这个贴身裹,这个包在外面,这个可以盖上。不行,得用个大点的……”
  孟女士说:“这些天都没见孩子了,不知道孩子长得多高、多胖,做大了怕包着不合适,做小了又怕包着不暖和,就大的小的都做了几个,到时候让医生选,她们看着哪个合适就用哪个。”孟女士一边说着,手里又把褥子一个一个叠起来放回袋子里。
  下午3点43,宝宝的姑姑从包里拿出一包医用口罩,亲手给大家一一戴好,“一会儿进去接孩子,监护室里干净,咱们大人呼吸有细菌,可不能让孩子吸到。你看人家医生护士也一直都戴着口罩呢。”
  下午4点,包得严严实实的小“自强”被护士从病房里推出来了,小宝宝正安静地躺在奶奶亲手缝制的襁褓里睡觉,宝宝的小脸很红润,已经不似最初住院时的蜡黄,身上也已经消肿了,宝宝呼吸均匀,还不时会笑一下,逗得几个护士开心不已。
  听到医生招呼,牛亮亮立刻跑进门,手扶着推宝宝的小车一直看,“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没这么仔细地看过他,这是我儿子,多好看!还笑呢,还笑!”
  对护士们再三感谢后,一家人抱着痊愈的“小自强”笑着走出了重症监护室。
 相关链接 
“自强”父亲写信致谢社会 “无数爱心点亮前方曙光”
  29日,牛亮亮在电话中称,小“自强”出院回家后情况一直很稳定,吃奶、排泄都比较正常,一家人都很开心。“宝宝出生以后一直都没在妈妈身边,现在和妈妈特别亲,就一直让妈妈抱着,一放下就哭。”
  牛亮亮说,小“自强”的生命很脆弱,但是这次能渡过难关,他最要感谢的就是社会上每一个关注宝宝、帮助宝宝的好心人,牛亮亮和家人一起写了一封给社会各界的感谢信。
  牛亮亮在信中说:“衷心感谢您们的慷慨解囊和无私帮助,我的儿子小自强刚刚出生不到一天就被病魔摧残,但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政府与社会各级爱心人士用博大的爱心伴他同行。我的儿子急需进行换血手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顺利找到血源。在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时候,是这个社会用无数的爱心点亮了前方的曙光。你们的善行义举给与了我们全家人极大的安慰,也给孩子送去了勇气和希望!再次表达我衷心的感谢!”
本报记者 杜雅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