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说媒,50年撮合数百对
东阿“百家媒”贺怀成诉说农村婚姻变迁
2014年12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传胜                                      
  在东阿县刘集镇前关山村,贺怀成老汉是闻名十里八乡的“百家媒”,经他撮合成功的夫妻有四五百对。他说媒不仅不收钱、不收物,撮合成了还得随份子,这些年少说也得搭进去两三千块钱。贺怀成促成了一对对新人的结合,同时也见证了50年来农村婚嫁变迁。
坚决不收钱物 只为心里踏实
  贺怀成18岁那年,促成了两对姻缘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已71岁的他,撮合成了四五百对。
  贺怀成觉得,说媒是个良心活儿,必须以诚待人。帮别人介绍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他曾给刘集镇上一名大龄并且身有残疾的小伙说亲。女方说话有障碍,但年龄不大。有人担心这门亲事会因为年龄差距告吹,于是想让他把男方年龄说小一些。他没有那么做,在男方年龄问题上,他如实告诉了女方,结果促成了那段姻缘。
  村民董培智说,老贺人称“百家媒”,他很会说话,别人说不成的,他也能说成,而且说媒不仅不收钱,很多时候还要倒贴份子钱。
  贺怀成说,这些年说亲无数,给钱给物的很多,他都坚决不要。“是钱重要,还是这张脸重要。给人家说媒,讲的是个人情,拿钱那成什么了。”
  在农村说媒,不管成与不成,总要先给媒人一两百块“话”费。贺怀成始终坚持不收钱,村里人都说他“憨”。贺怀成的老伴已去世四年,在世时也是个热心肠,从来没有因为丈夫“管闲事”还倒贴钱而生气。
农村男多女少 说媒越来越难
  从1960年至今,贺怀成撮合成的夫妻中,一家两代人都是他说媒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还有一家三代都是他撮合成功的。
  村民贺存亮说,十里八乡谁家的小伙该成家了,谁家的姑娘该出嫁了,老贺知道后都会记在心里,谁和谁相配,他会提前掂量好,一上门提亲就成功。
  “以前每年说成十对八对的都是常事儿,这两年最多说成两三对。”贺怀成说,如今找他说媒的多是男方父母,农村女孩儿的“身价”都比较高。
  贺怀成说,女孩这两年在农村很走俏,选择面广,提出的要求也高了,不仅要求买车买楼,甚至要求买楼的钱要一次性付款。
  据了解,前关山村待婚的小伙子有四五十人,而加上外出打工的姑娘,整个村的姑娘也就才不到二十人。贺怀成说,本来村里的姑娘就少,但姑娘们又喜欢往外“飞”。村里的不少姑娘上完学之后便外出打工,很多直接留在外地了。在外面见过了世面的姑娘,一般都有了自己的主意,不愿意再回到乡下。
“只要感情好, 物质应看淡点”
  贺怀成说,几十年前,在农村只需要对个八字,顶多送块手绢,俩人就算订婚了。后来男方需要打个银手镯,现在需要“三金”。彩礼钱从六百、八百、一千、两千涨到一万一、一万七,现在农村都兴六万六,简直是天壤之别。
  结婚嫁妆也经历了数次变迁,最初的“三大件”是三尺桌、一张锨、一把锄,后来发展成了唱片机、自行车、缝纫机,再后来是黑白电视,现在演变成了大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
  谈起这些变化,贺怀成感慨万千。如今,很多都是物质绑架了婚姻,他对此很看不惯。有一对年轻人是他做的媒,两人马上要去登记了,因男方婚前没买车告吹。
  贺怀成说,现在他都不太敢说媒了,有一次去一个女孩家提亲,女方问男方有没有车,什么时候买房,家里的平房不算,要在城里买楼才行。因为女方要求高,最后这桩婚事也没说成。
  贺怀成说,婚姻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只要两人感情好,物质的东西应该看淡一些,坐享其成的婚姻不一定能够长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