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爽
小时候,去百货大楼正经八百买身衣服是种奢侈的行为,那时候置办新衣通常都是去市场上扯块布,再送到裁缝铺量体裁衣,柔软的白色皮尺在裁缝手中卷舒自如、上下翻飞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各种款式的时装早已在工厂流水线上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小作坊式的裁缝店逐渐淡出城市生活,也许应验了那句“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改吃菜了”——当购买成衣成了普通人唯一的选择时,量体裁衣的做法却在高端消费人群中悄然回归,并且有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头衔:私人定制。 拿私人定制成衣来说,在工序上跟过去“扯块布找裁缝”的做法似乎无甚差别,只不过布料换成了最昂贵考究的面料,“裁缝”变成了国际大牌设计师,而定制者则非富即贵。如果说以往老百姓定做衣服图的是个经济实惠,那么如今的高级定制时装,则是攀爬到“马斯洛金字塔”上层的人们的一种个性化需求——摆脱同质化成品的束缚,节省寻找合适商品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彰显世上“仅此一件,别无复制”的贴合感和专属感。 毋庸置疑,私人定制这种消费形态最初是作为有钱人的专利而诞生,逐渐演变为高端消费的代名词,以至于这两年用沉重的历史题材把观众和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导演冯小刚,今年贺岁档的回归之作便敲定了这四个字做片名,单从名字上看就透着股黑色幽默,令人心生期待。尽管该片目前剧透寥寥,但可以预料的是,冯导和编剧王朔这次铆足了劲儿要对“土豪”们好好揶揄一番,“冯氏幽默”再加上王朔炉火纯青的“厚黑”功底,票房想不破亿都难! 在“私人定制”即将成为岁末一大热词,并很有可能作为一个反讽符号被冯导“带到沟里去”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该词汇进行一番客观而公允的审视。首先必须澄清的一个问题是:“私人定制”跟“土豪”之间可以简单地划等号吗?of course not!随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如今“有钱人定制人生,没钱人定制人生目标”的说法早已过时啦,你可以花十几万定制一套名师设计的礼服,也可以花几十块DIY一件“绝无撞衫”的T恤;既可以定制一对刻有爱人名字的婚戒,也可以自编一条代表个人品位的彩铃……私人定制正以惊人的速度占据日常消费各个领域,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表达。 说到普通人“私人定制”概念的萌芽,就不能不提几年前马伊琍在电视剧《奋斗》中佩戴的那款字母项链,精致的艺术体字母勾勒出英文名“YILIMA”,随这部剧的播出而火得一塌糊涂。一时间,上海大大小小的饰品店精品屋都推出这款项链的定制服务,花百十元,就可以拥有以自己名字为设计图案的饰品,这让很多年轻人第一次接触并爱上了私人定制,也让中小商家尝到了用私人定制提高商品附加值的甜头。近年来,各种新颖有趣的“平民定制”层出不穷,从汽车定制到衣柜定制,从旅游定制到婚纱定制,最近参加的一场婚礼,请柬、喜糖礼盒和红酒的酒标上都烫印着甜蜜浪漫的婚纱照,完全个性化的精心策划和细节呈现,给来宾留下深刻印象。 不夸张地说,突破了奢品的范畴,这是一个属于“私定”的美好时代,这年头,如果你手头上没有一两样私人定制物品,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恋人们可以定制鲜花、蛋糕、手工巧克力;潮人们可以定制手机壳、鞋子、美甲图案;主妇们可以定制马克杯、抱枕、宝宝台历、理财产品……只要你愿意,生活中处处可定制。话说本人上周还在山师东路“定制”了一个热狗当午餐,从面包尺寸到肉肠口味、蔬菜酱料搭配,完全自由选择,上百种搭配中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那一款。 有人说,只要一件物品是定制的,它的价值就有所不同,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只为你一个人而生。私人定制消费的普及和流行,让我们有权利拒绝雷同,对那些量化复制品大声say no,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在那些程式化、标签化的生活之外,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丰富的人生选项。 不追随他人,只取悦自己——这样的“定制人生”,是不是很酷很出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