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核雕也能赚大钱 |
核雕艺术渐受藏家关注,精品连年在涨 | |
- 2013年1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此款题材为“核舟”的核雕,前后6窗,窗能动。4扇窗内又雕有人物。 本报记者 陈莹 摄 | | 藏家手中的《红楼梦》核雕细节。本报记者 陈莹 摄 |
|
本报记者 陈莹
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近几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热,雅玩杂项的收藏也日渐火爆。进入门槛低、风险较小,同时,具有丰富文化意义的核雕受到不少藏家喜爱。随着书画收藏“大师价高”的火热场景,名师刀上的核雕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玩家把玩了三年的“笑佛”,通体枣红,仿若玛瑙。 本报记者 陈莹 摄 文玩核雕 渐成藏市新宠 作为民间微型雕刻工艺的一种,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核雕,在近些年的收藏市场中,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藏品。 齐鲁古玩城核商赵巍说,文玩核雕虽然是古玩收藏界里的一个杂项、小项,但仍具有很明显的古玩收藏特征:平民级别价格波动缓慢,而精品连年在涨。 市民王先生手里有一串舟山核雕第四代传人须培金的以《红楼梦》十二钗为题材的串珠,4年前,以近5万元入手。“如果把玩得好的话,这串珠子得在10—15万元之间。”资深藏家兰先生说。 “核雕作品,尤其是橄榄核不易保存,因此明清时期的作品价值很高。”玩家解先生告诉记者,也正是果核宜裂的原因,如今存放七八年的橄榄核便被称为老核了。 一枚果核几元至几百元不等,但经过一位大师之手,成品动辄上万并不稀奇,“一个单核,从拿到核,设计题材、动刀,到成品,耗时半个月并不鲜见,供不应求,价格上万是很正常的。”赵巍说。 “玩”出来的价值 评价一件核雕的价值,不仅刀法要流畅爽利,乌光锃亮的包浆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资深的核雕玩家邹君看来,原核的价值在核雕作品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自己平时雕的桃核,就是吃剩了的桃核,一分钱不花。”核雕藏友邹君说。 无论是在商家、藏家还是在制作者眼中,核雕就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而经过玩藏的盘摸、把玩,将人体皮肤中分泌的脂肪酸和汗渍逐渐渗入核体,久而久之产生一层透明的、表里如一的深枣红色,并呈现出玛瑙的半透明质感,这把玩便成为核雕作品之外的另一项加分之作。 玩家王女士3年前以800元入手的一串笑佛,虽然不是名家名作,甚至连作者都说不出,却因为把玩得好,已挂瓷(瓷器的釉感),通体枣红,前不久在古玩市场上有人出价3000元收。而这个价格丝毫没有让该玩家动心。 “核雕的把玩是一个工夫活、心力活,一年半载可能都看不出效果,很多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玩家张晓峰直言,身边不少人没有把玩的毅力,又喜好,往往就会出大价钱把他玩好的收去。 核雕走热藏市 藏友忌盲目“跟风” 用核商赵巍的话说,天一暖和就是核雕销售最好的季节。即便在销售最差的秋冬季,他的柜台前仍坐了不少腕戴、手拿、颈挂核雕作品的藏家。“没事就过来聊几句,说不定捡个心头好。”一位玩家说。 而在烟台大大小小文玩圈子的QQ群里,核雕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刚入门的人追着资深的藏家讨教、求货。在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烟台核雕玩家的群体很大,不过他们中很多人对藏品却只知皮毛。这一点从街头巷尾的青年身上的佩戴就可见一斑。在资深核雕玩家邹君看来,核雕市场的冷热,在某种程度上是“跟风”因素的催涨。“在烟台的收藏圈里,真正懂得核雕的人不多,绝大多数都是看着好,追着买。”邹君说。 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核商、还是玩家,都不时透出这样一句话:如果有桃核雕刻的精品,到是可以考虑收藏一些。 “单从桃体而言,桃核比橄榄核的纹路多。夸张点说,就是世上找不到同样纹路的桃核,因此就很难出现橄榄核的‘代工’的问题。”邹君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