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开四朵,再造“医术”市立 |
苦练内功打造高水平医疗服务市立医院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 |
- 2013年1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青岛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正式签约后,副院长池一凡(左)与加拿大渥太华心脏病院副总院长、心血管外科专家Thierry Mesana教授联合手术(右)。 | | 谭兰教授正在查房。 | | 美国RUSK康复医学医院的医生,为青岛市立医院骨科-运动康复中心医生进行康复训练示范。 | | 市立医院急诊。 |
|
技术是医疗的核心,是治病的关键。市立医院一直注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最大程度地为患者解除病痛。该院坚持“以国际标准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与世界顶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该院重点打造优势学科,充分发挥学科的平台作用,提升技术能力。目前,该院拥有消化内科、骨关节外科、心脏内科与外科、神经内科、肝胆外科、普外科、口腔科7个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重症医学科、产科、临床护理、急诊科、泌尿外科、病理科、骨科、临床检验8个山东省临床重点专业,泌尿外科、呼吸科、麻醉科、老年病科、重症医学科、产科6个青岛市重点学科,妇科微创手术、血液净化治疗、非血管影像介入、肺部疾病微创手术、皮肤病理、临床药学、中医脾胃病7个青岛市特色专科,免疫风湿病、消化疾病、哮喘病、药物代谢动力学4各青岛市重点实验室,临床病理、医学影像、临床检验和临床药学4个临床研究中心,病理诊断、血液净化、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口腔、内镜6个青岛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通讯员 单琳 伊丽明 1.“攻心术” 打造亚太地区顶尖心脏病中心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运会定点医院,经过与加拿大渥太华心脏病研究所多次沟通互访,2012年3月27日,市立医院与加拿大渥太华心脏病院(UOHI)签署建立“青岛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这是渥太华心脏研究所和中国医院的第一次合作,为期5年,自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合作期满后双方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延长合作期限。根据合作框架约定,加拿大渥太华心脏病院的专家每年来青两次进行学术指导和交流,一年多来,中外专家合作日趋深入。市立医院心脏中心每个月都会选择几名疑难病例,与加拿大专家通过视频、影像资料远程传递,为病人共同会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至今,已惠及百余病患。 据悉,加拿大渥太华心脏病院是加拿大最大的科研中心,是北美地区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心脏治疗中心。在“青岛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项目合作协议大框架下,除了每年邀请世界级专家来青为市民做手术,为市立医院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更是重中之重。“依托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现有的技术实力,我们还要吸收国外先进的建设理念与强大的医疗技术,实现对青岛市心脏病整体诊疗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市立医院心脏中心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水准、辐射亚洲、在亚太地区具有卓越影响力的心脏病诊疗中心。”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池一凡说,已经选派出两名具有培养前景的医生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病院担任住院医师,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培训。学成归来后,医院还将继续选派医生赴加,进行两至三年的住院深造。 通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对国内外心脏治疗最新技术的追踪,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目前已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池一凡表示,未来三五年,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版的渥太华心脏病治疗中心;再过五年至十年,要力争成为全国范围内水平最高的心脏中心和专业团队。 2.“动脑筋” 打造一站式脑血管病救治中心 市立医院脑科中心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青岛市重点学科,现已发展成青岛市规模最大,集临床、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脑科诊疗中心。“十一五”期间,在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谭兰教授的带领下,整合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神经外科、神经影像、重症监护、神经康复、急诊医学等多个优势学科,构筑起强大的脑血管病医疗团队。中心还配建了基础研究、脑血管病药物研发等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平台,全面提高脑血管病诊治水平。 针对不同病情,该中心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脑血管病患者在这里可以真正享受到绿色通道、多学科联合诊治的一站式整体化服务。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方面,中心整合了神经内科急诊、神经影像科、脑血管病病房和监护室,建立起溶栓绿色通道,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地治疗。“我们建立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绿色通道。”谭兰教授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后早期的病因治疗(动脉瘤)是治疗效果的关键。脑血管病中心整合神经内、外科急诊、急诊抢救室、神经影像科、神经介入、血管神经外科和脑血管病监护室,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绿色通道,优化诊疗路径,通过团队医疗协作,为患者提供最及时恰当的治疗。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介入治疗方面,中心在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还开展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诊血管内治疗、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和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等。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面,中心同时承担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一步开展复杂动脉瘤以及硬脑膜动静脉瘘等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而对于脑血管病的神经内科治疗,则是对收入中心的每位患者进行全面评价,立足循证,统一规范,而又个体化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备相应心理、语言、吞咽功能和肢体康复治疗。 3.“放眼量” 牵手“世界现代康复医学之父” 为了提高岛城康复水平,市立医院与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医学研究院签订了培训合作方案。据了解,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医学研究院是美国最大的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和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它的创始人腊斯克博士被誉为世界现代康复医学之父。根据《中国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美国RUSK康复研究所项目合作协议书》,美方以美国纽约大学RUSK康复医学研究院(RIRM)院长斯蒂文为团长的康复医学专家培训团启动了双方合作协议的第一阶段,双方建立起相互间管理和技术经验的定期交流。青岛市市立医院也选派5名专业技术骨干到RUSK医学康复研究所接受临床研修。2年内,市立医院将拥有东亚地区最顶尖的康复中心。 “我们可以让所有的患者借助一定的器械早点下地活动,这样会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恢复。”斯蒂文通过翻译对旁边的中国医生们说,“在我们看来,康复要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甚至在手术前康复治疗师就要介入其中,参与手术的讨论。手术后,患者越早进行康复,身体就恢复得越快。而在床上躺的时间越长,身体机能衰退得就越厉害。所以,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借助一些器械下地康复。” “在指导和教学过程中,斯蒂文传授的一些理念让中国医生大开眼界。他们带来的世界最前沿的康复理念也的确让我们受益匪浅。”市立医院骨科主任滕学仁说:“举个例子,膝关节手术后,以前至少要3天才能下地。而现在,我们要求术后6小时,患者就要活动。第二天就要下地康复活动。”通过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市立医院康复的进步:首先是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达标率(%)。以前,术后一天的达标率是92.3%,现在96.5%;以前术后四天的达标率是92.1%,而现在是97.56%。其次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调查(%),以前术后三天下地率是40%,现在是60%。以前术后七天是79.6%,现在是92.3%。第三是病人平均住院日调查(天),之前是19.7天,而现在则是18.56天。 4.“跑步走” 打造大急诊体系 建“生命加油站” “要不是你,我早就没命了!”昨天上午,在市立医院东院急诊室,63岁的市民孙敏拉着医生杨文的手感激地说。两天前,刚刚接受过血液透析治疗的孙敏突然心跳呼吸骤停。杨文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终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这名老人抢救成功,正是体现了现代急诊急救理念。”市立医院东院急诊室主任司君利说,该科在青岛率先实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创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病房和各专业科室联动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打造专业化、正规化的大急诊模式。 今年7月,将东院“120”急救站设为院前急救科,为急诊科下属的二级科室,配备有功能齐全、拥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救护车及与市急救中心联网的通信系统,各种急救设备及药品齐全,确保24小时及时出诊救治,真正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同时,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与内、外科相关临床专业科室、重症医学科检验科,介入放射科共同建立了“急诊绿色通道”,构建紧急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平台。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如猝死休克、急性中毒、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呼吸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肾功能衰竭、急性脑血管病、多发复合伤等均可在急诊科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能在国际要求的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实行静脉溶栓,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 目前,急诊科设立分级分区接诊模式,病人就诊后首先由分诊护士进行预检分诊,按照病人病情轻重分三级由导诊护士引导至相应的接诊区就诊减少了患者就诊的盲目性。对危重病人简化了抢救流程,实行定位抢救,到达急诊的病人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专业治疗。实行科主任、护士长带班制度,有效协调、处置危急重症病人及各类突发事件的急救,保证了急诊科与医院各专业科室之间的工作协同。此外,东院急诊科拥有自己的留观区域,病房和监护室;留观区可容纳近40位病人,为暂不能收入病房的患者提供了诊治保证;病房共设60张床位,适合收治多系统多器官病变及诊断不明的疑难病人;12张重症监护床位为急危重症病人的早期救治及过渡到临床专科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