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
又是一年腌菜香。眼下正值初冬,是胶东人忙着腌制咸菜的季节。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变着花样腌制下饭、下酒小菜,忙得不亦乐乎。下午,我到菜市场闲逛,在一个地摊前看到了新上市的鬼子姜。我毫不迟疑,当即买下十斤,准备回家腌制咸菜。腌制鬼子姜是我每年初冬必做功课,此习惯延续已有些许年头。想一想,在千里冰封的时令,屋外雪花漫舞,屋内春意盎然,清晨里,喝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八宝粥,吃一口清脆爽口的鬼子姜小菜,那的确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说起和鬼子姜结缘,还是十几年前。那时我还在位于养马岛东端的山东省工商局干部培训中心上班。我们宿舍楼前有一块大花坛,花坛里四季花草缤纷,赏心悦目。在花坛中间空隙里,不知道是自生滋长,还是热爱生活人士所为,枝繁叶茂地长出一片鬼子姜。有人提议把这些非法入侵有碍观瞻者斩草除根。唯宅心仁厚的厨师老宋说,留下吧,它们开的花很漂亮,秋后根茎还可以吃,两全其美,何乐不为?老宋的执著坚持,保住了这些小生命免去灭顶之灾。也别说,这些精灵还真争气,秋天如向日葵般的黄色小花确实漂亮。到了初冬,我们在土里翻出鬼子姜块茎,老宋亲自操刀下厨,为我们做了“鬼子姜片炒肉”。第一次品尝鬼子姜菜,味道确实不孬,隐约中还有点土豆的滋道。老宋说,这鬼子姜最易腌制,口味是萝卜、辣椒、疙瘩等冬制咸菜无法比拟的。稍后,热心的老宋果然腌制了鬼子姜咸菜,我们饱了口福,留下念想。有了这一次美好记忆,我每年都照老宋教的配方腌制鬼子姜咸菜,且年年不落,乐此不疲。 吃过鬼子姜,我于是开始留意起这种名唤鬼子的姜。后来,通过查找资料我才知道,敢情这鬼子姜和过去我们把火柴叫“洋火”,把煤油叫“洋油”一样属于舶来品。鬼子姜原产于北美洲,后经欧洲辗转来到我国。它的学名叫菊芋,俗称洋姜,是一种菊科向日葵属宿根性草本植物。难怪当年我们楼下亭亭玉立的鬼子姜开着菊般,黄黄的花,让人喜爱有加。原来人家本来就是亲戚。 说到这土头土脑不起眼的鬼子姜,却是块宝,用途和功效却很大。它的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营养成分,不但可以生食、煮食或熬粥,而且还可以入药,具有利水除湿、清热凉血、益胃中和的功效。将其捣乱外敷能治无名肿毒、腮腺炎等疾病。这几年,经过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鬼子姜对糖尿病有极好的疗效。它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一方面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低血糖的人血糖升高,这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难怪它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二十一世纪人畜公用作物”。虽然鬼子姜有这么多的益处,但它对生长坏境并不挑剔,耐寒、耐旱,易种植,其块茎在零下25度到零下40度的冻土层内都可安全越冬。 既然鬼子姜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不妨都吃一点。在此,我也把老宋的腌制方法贡献出来。原料:鬼子姜2500克、盐200克、白酒150克、白糖20克、酱油200克、花椒、大料、大蒜片适量。方法:先将鬼子姜洗净(可去皮)切片,加盐搅拌腌制,沥净水分后晾干待用;接着将糖、酱油、花椒、大料入锅加热至沸腾,盛出凉透;最后将姜片和凉透的酱油汤拌匀、浸透、密封。放置阴凉处。十天后即可食用。此外,在原料的选择上,鬼子姜有红皮和白皮之分,口味以红皮为上,白皮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