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载风雨 见证枣庄蜕变
2014年09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见习记者 孟令洋
枣庄大事纪:难以磨灭的城市记忆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记忆。这些记忆或存于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或存于档案馆已发黄的卷宗中,或存于老人紧锁的眉头和满头的银发中……
  留存着骡马蹄印的青石板多已不见踪影,曾经巍峨的城墙也早已消逝于岁月的烟云中,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再现当年老枣庄的繁华。对于已经过往的历史,它们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对于这个城市的记忆,它们又都是如此弥足珍贵。因为在那里面,每一个建筑都是城市的孤本,每一条街巷都将是绝版的城市……
  那些不可复制的照片,在这个惯于将历史倒转、戏说、选择性遗忘的时代里,成为了这个城市的绝版记忆。
  日军侵占时期公元1938年3月至1945年9月,枣庄地区仍为峄、滕两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枣庄地区南为峄县、北为滕县。峄县于1939年1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南专区。1944年建立滕县抗日政府,属鲁南行署二专区。
  民国时期,1932年枣庄地区改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改属山东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48年秋,枣庄地区内民国政府全部溃散,其行政建置亦不复存在。
  新中国成立,枣庄地区仍为峄、滕两县,峄县属台枣专区,滕县属尼山专区。1950年5月,峄、滕两县属滕县专区。1953年7月峄、滕两县改属济宁专署领导。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滕县于1979年划归枣庄市。
  2001年3月,枣庄市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共减少乡镇30个,减少比例为33%。全市共设14个街道办事处,42个镇,5个乡。
  2004年6月,枣庄市委市政府以及大部分市直机构西迁原薛城区,成立新城。新城成为枣庄市新的政治中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