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张浩 秦昕 没有技术、没有学历的“4050”人员一直是求职大军中的“老大难”。为了解决他们就业难的问题,在潍坊市的不少社区,专门为“4050”人员设立了公益性岗位。 可是,光靠社区公益岗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记者了解到,虽然现在工作岗位对年龄的要求放宽了,但是这些人的就业领域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保姆、保洁、保安、维修工等技术含量不高、收入较低的岗位,如果想要找份工资高点的工作,仍很困难。
没有技术, 择业受限制 机会多了,并不意味着4050的就业问题解决了。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女性“4050”人员依然从事的是保姆、保洁、营业员等行业,男性则多为保安、维修工、货运工、管道疏通工人等行业。 在大型的招聘会中,前来找工作的“4050”人员在人群中随处可见。今年46岁的张庆祝就是其中一员。每次参加招聘,张庆祝转上几圈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张庆祝初中毕业后,就在一个工厂干活。下岗之后一直做保安工作,每次去人才市场都想换个“行当”干干。 “保安工作时间长,操心多,工资还不高。”但是转了一圈,张庆祝有些失望。“焊工、钳工工资高,可我没这个技术,当司机我又没驾照。”张庆祝说,实在不行,他只能再干自己的“老本行”。 赵茜军今年48岁,是潍城一家企业的下岗职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孩子还在上学,下岗后赵茜军就开始四处找工作。他帮人卖过早餐、干过装车卸货的体力活、还摆过街边摊。可是这些工作不太稳定,报酬也很低。赵茜军说,“能够供我们选择的工作,大多是工作累、薪酬低的岗位,干吧,觉得累死累活不挣钱,不干吧,别的活人家又不要你,帮人卖早餐一天才能挣20块。” 不仅其他行业门槛儿高,就连比较青睐4050人群的月嫂行业,有的也在给这一群体“出难题”。潍坊来喜家政服务中心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单位的月嫂大部分在40岁左右,“年龄再大的一是精力跟不上,二是经常忘事,可能会影响服务质量。新招聘进来的人,我们会有一个培训,年龄大的话学得也比较慢”。 部分“4050”人员 不愿再次“充电” 记者在潍坊市人才市场见到了正在找工作的李正伟。李正伟家住潍坊市潍城区,今年47岁,因为会点儿修电器的手艺,下岗后先后在多家饭店、企业做维修工,月工资都在1800元左右。 当天上午,他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转了一圈只看到两家企业招聘维修工,但工资都太低,都在1600元左右。”记者看到,现场不少企业在招电焊工,工资待遇都在2000元以上,最高的达到了3000元。记者了解到,潍坊市就业技能培训中心每年都在免费培训电焊工,记者建议其参加培训。 但李正伟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再去学都晚了,而且培训得花时间,还耽误挣钱。”“那为啥不自己开个修理店呢?”记者问。“开店得有本钱啊,我挣的钱还不够一家人花,去哪儿弄钱?” 在招聘现场,一医药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告诉记者,因为一直缺销售人员,加上销售行业门槛儿低,他们放宽了对销售人员的年龄限制,但很多“4050”人员对此并不“感冒”。“主要是怕累、压力大,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到了这个年纪,都想找份安稳一点的工作,不想到处跑。” “转变观念, 多参加培训” 不少4050人员就是因为没有技能,才很难招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记者了解到,潍坊市人社局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再就业培训,让失业人员能够多学习就业技能。 “最重要的还是转变观念,多参加培训。”潍坊市再就业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行行出状元,其实,“4050”人员不一定非要扩展工作领域,比如家政行业,在潍坊市一些高级家政人员每个月能收入五六千块钱,有志于在这一行发展的应该多学习,积累经验。 虽然政府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多方面的再就业培训,可是这样的再就业培训班并不能引起失业人员的热情。工作人员介绍,有的时候一个培训班只有一两个人,“求职者怕耽误时间不愿意培训,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学到技能了,反而能更好地工作,求职人员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 失业者只要不挑不拣 不出社区就能再就业 据了解,依托设立在社区里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可为城乡劳动力和各类失业人员提供“一站式”就业再就业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求职登记、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档案托管、社保代理、政策咨询、就业援助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社区劳动保障平台针对援助对象在求职就业、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和其他劳动保障方面的不同需求,免费为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政策援助、岗位援助和技能援助。 为了能够为社区中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其他性质的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就业援助,各社区实施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和“公益性岗位储备制度”,每个街办将至少开发10个岗位,每个社区居委会开发3-5个岗位,安排本辖区困难人员就业,困难就业人员只要不挑不拣,24小时内就能上岗。 另外,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还可以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并帮助失业者申请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协调各项扶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