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分钟,总理从容回答15名记者提问
满场“大白话”,穿插故事和互动
2014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这是一名外媒记者在提问。 新华社发
     13日10点半,北京出租车司机岳师傅打开收音机,他要收听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记者会。
  此时的人民大会堂,李克强走进三楼金色大厅,向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
  近两个小时时间里,李克强共回答了15名记者的提问,其间妙语连珠,不时与记者互动。而以往在这一场合常常提出外交话题的外媒记者,却对中国国内经济政策和走向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本报特派记者 马云云 3月13日发自北京        

开场白仅37个字,分享三件趣事
  发布会从非常简短的开场白开始。“先请李克强总理讲几句话。”开始前,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说。此时,记者们以为,李克强起码要讲几分钟,“起码几句”。
  但他只讲了两句,共37个字,之后迅速进入主题。“媒体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对中国两会给予的关注和作出的报道,大家辛苦了。下面就请提问。”
  为了更充分阐明观点,李克强还在会上与记者分享了三件趣事。一个是他在越南出访时,外出了解当地民间的反应,一家小店的女店主认出了他,她对李克强说,希望两国能够和平友好、和平共处。“我想这是四邻百姓的愿望,我们需要一起努力”。
  在回答有关改革的问题时,李克强回想了30多年前自己的经历,“我在农村当村干部,那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呢?到头来就是吃不饱肚子。”他回忆,后来搞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而有记者问起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李克强说:“我也想讲一件很有趣的事。”他说,去年两岸媒体共同把“进”字作为两岸年度汉字,这个字反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两岸民众的期待。
  “整场发布会很有李氏风格,语言生动、平实、接地气。”看完发布会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总结说。

多次与记者互动,还征求意见
  让岳师傅觉得有趣的是,当天的发布会上,李克强和记者的互动颇为频繁,严肃中不失幽默,甚至几度引起一片笑声。
  第二位提问的《金融时报》记者用中文提问,话音刚落,李克强就插话说,你的中文说得很流利,也很标准,我听懂了。但是因为这是中外记者招待会,还得请翻译做一下翻译。 
  中午12点时,李克强刚好回答完一个问题,他对记者们说:“快到吃饭时间了,但是主持人希望再问两个问题,大家愿意吗?”
  “愿意。”记者们回应。
  “那好吧,我服从公众。”
  会场发出会意的笑声。发布会继续。
  12点20分,又回答了两个问题后,李克强又对记者们提起了吃饭的事儿:“主持人说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所谓‘民’是‘众’的意思,你们的肚子加起来远远超过我一个人,还是要让大家不能挨饿。谢谢你们参与关注今天的记者会。”发布会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落幕。
  “幽默风趣,展现出的恰恰是自信”,发布会结束后,欧华联合时报总编辑刘旭道说,至今李克强出任总理一年,对许多问题的应对已胸有成竹,发布会上表现出的自如、自然令人印象深刻。

三个经济问题都来自外媒
  发布会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外媒提问的问题更加“中国化”,不少境外媒体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投来了更多目光。
  第一个提问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特别关注了马航飞机失联事件,他除了关心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全力参与搜救,还关心这起事件是否会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海内外旅游业产生影响等其他关联性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上三个有关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关切,都来自外媒。金融时报关心的是,国际市场高度关注中国金融和债务问题,认为这是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之一,请问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则问李克强,许多投资者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会继续放缓,会低于确定的7.5%增长目标。在不采取更多刺激政策的前提下,作为总理,他所能接受的最低增速是多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行政学家毛寿龙分析,外媒提问“中国化”,因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世界影响巨大,外媒关注在情理之中。竹立家也认为,我国经济体量居世界第二,对外贸易居世界第一,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世界经济状况的重要晴雨表,所以国外媒体对中国经济状况给予了特别关注。
记者会也是信息公开一部分
  对于李克强给出的答案,毛寿龙认为,体现出他对改革的决心,尤其是通过改革发展经济的决心。竹立家也从中看到,李克强再次强调推进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等,表示“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表明对反腐的决心,以及对反腐紧迫性的认识非常到位。
  设置总理记者见面会最初是为了让境外媒体更了解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而每年的总理记者会都被认为是两会的“压轴大戏”。对此,毛寿龙认为,现在信息公开力度越来越大,两会上的记者见面会越来越多,除了政协、人大新闻发布会,还有许多部长们到新闻发布现场回答记者提问,涉及部委工作的问题可以直接问部长,涉及立法的可以提问人大新闻发言人,总理记者会也是这整个信息公开大范畴中的一部分。本报记者 马云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