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人的研发队伍“织”出了什么样的底气?
一条围巾,敢卖1.68万元
2014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全球经济错综复杂形势下,传统产业面临空前挑战。为此我省启动对标助推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98家企业为标杆,总结经验促进“转调创”。本报即日起推出“传统产业新观察”栏目,通过记者现场探访梳理,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这样一条我们自己打造的皇家如意品牌的围巾,售价16800,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如意纺’技术,面料从原来每米60元提升到1000元,附加值大大提高。”山东如意集团宣传部部长李云鹏说。
  在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一条条添加了陶瓷、竹纤维、植物羊绒等新型材料,富有抗菌、易洗、保健等多种功能的毛巾同样卖出了超乎寻常的高价,而且供不应求。
  纺织服装,这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眼下正笼罩着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利润率微薄、出口下滑等各种不利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上述消息似乎让人难以置信可分明又在发生,究其背后在于产品的“技术含量”。
  一件平时穿的衣服要讲究什么技术含量?说实话,笔者一开始也不相信,细细看下来才发现,一条围巾、一块浴巾身上凝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独家技术,甚至有没有这种技术直接关乎到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
  对于2009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山东如意来说,“如意纺”带来的甜头让同行艳羡不已。传统技术下,一克羊毛能纺180米,也即180支,而通过如意纺技术可以达到500支!而且质量有保证。同时如意纺技术还打破了原本只有棉花、羊毛做原材料的限制,拓展到纺剩下的落毛、废毛,羽绒、木棉甚至柳絮,真正像“如意纺”的名字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纺。
  正是凭借这一突破性技术创新,山东如意将传统技术20%的利润率大幅提升至现在的50%,同时在高端奢侈品面料方面也实现突破,目前全球奢侈品面料大概在50万米,如意一口气做了10万米的销量,占据20%。
  同样实现附加值飞跃的还有鲁泰纺织,鲁泰的一件纯棉衬衫,以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出售,价格卖到5000多元。这款衬衫面料是由纯棉300英支纱制成,几乎突破纺织理论极限,目前这种面料也只有鲁泰能批量生产。
  “如意纺”技术本来是武汉一名科学家提出的,但当地企业不重视,如意老板邱亚夫一眼发现其中价值,投资1亿坚持7年助其研发,终获成功,这也是建国60年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除了颁给航天军工领域外,首次授予一家轻工企业。现在,山东如意仍保持着1300多人的研发队伍,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6%以上。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郭树清省长连用7个“能不能”追问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其中提到“铺天盖地的布料,能不能变为服装、内饰和工艺品”。其实,在技术创新才能开创利润蓝海的时代,上述研发行为都值得那些不舍得投入、只想拿来就用的同类企业反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