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优势、资源丰富、多重发展机遇等促北海新区崛起
北海新区将打造成国家级经济区
2014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北海新区成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
  北海新区是山东“一体两翼”战略重点。
     基础完善资源丰富
区位优势发展明显

  战略机遇叠加。北海新区是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的“四点四区”之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滨州蓝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同时,环渤海地区作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已成为国内外关注和投资的热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多重机遇并存必将有力的助推北海新区的崛起。 
  区位优越明显。北海新区处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地带,是环渤海经济圈与济南都市圈的交汇点,是山东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陆上距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均在300公里范围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自然资源丰富。有采矿用地20万亩(属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5万亩,地势平坦、成方连片,适于发展二、三产业;区内水生生物有800多种,毛虾、对虾、三疣梭子蟹、文蛤、梭鱼等海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闻名全国;湿地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野趣盎然。这里是全国四大盐业基地之一,区域内现有盐及盐化工企业25家,海水养殖及盐田面积500万亩,原盐产量达1000万吨,为发展盐化工及其产业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北部沿海是蒙古风和太平洋暖流的必经之地,累年平均风速为4.6米/秒,10米高度平均风速6.4米/秒,30米高度平均风速6.98米/秒,平均风能密度395W/平方米,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集疏运条件良好。北海新区港口、公路和铁路交通条件完善,集疏运能力较强。滨州港2010年被交通运输部批准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是鲁西北、鲁中地区的出海通道。现有17个500-3000吨级的沿河泊位。海港港区正在建设之中,2个3万吨级的散杂泊位年底投运,“十二五”期间将建设2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10万吨级的通用泊位、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吨;长深、荣威两条高速公路、五条省道在新区及新区附近穿越,与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烟台等周边重要城市和经济区都实现了高速连通,东连烟台西接河北沿海高速的山东沿海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滨港铁路北接滨州港,南连胶济线、中间与德龙烟国铁干线铁路贯通,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70公里的二期工程已获省发改委核准,今年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完善。小开河引黄渠通达区内,通过引蓄黄河水和拦蓄入海河流淡水,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用水保障。北海水库设计总库容5000万立方,一期工程1500万立方,正在建设之中,明年5月份供水;区内供电属山东电网,有110KV输变电站两座,“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一座220KV输变电站,区内变电站距无棣大杨220千伏变电站15公里,距沾化车王220千伏变电站25公里,距滨州500千伏变电站50公里,电力供应平稳充足;公共供热中心正在建设,区域内实行集中供热;防潮堤按百年一遇标准设计和建设;起步区道路、电信、供水、排水、污水、供热、天然气管道铺设到生产和生活区。
突出高效生态主题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北海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突出高效生态主题,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并举,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项目带动、多元开发,块状隆起、集约发展”的工作方针,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改革创新,深入实施“以港兴区、基础立区、产业富区、环境活区、生态建区”五大战略,力争一年搭框架、三年大变样、五年上水平,努力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和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及早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功能定位。立足资源、区位优势,着眼于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北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行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环渤海地区物流中心、蓝色经济集聚区。
  空间布局。依据功能定位,确定了“一港、一城、一带、十区”的空间布局,“一港”,即以滨州港为发展龙头,充分发挥港口作用,发展海洋运输业和仓储业;“一城”,即北海新城,在北部沿海布局,做为行政、文化、生活服务区,重点发展房地产、商贸、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现代服务业;“一带”,即沿海生态防护林带; “十区”,即贝壳堤生态湿地保护区、鲁北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临港产业园区、临港物流区、浅海滩涂开发和健康养殖区、现代渔港经济区、休闲观光旅游区、新能源科技研发示范区等十大专业园区。
  产业重点和方向。一是绿色化工。加快发展海洋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农用化工;二是临港工业。重点发展冶金、高效燃煤发电、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等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工业;三是临港物流业。主要做好矿石、液体化工、煤炭、粮油、建材的运输、储存和配送。四是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生物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设备及零部件制造业;五是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海洋运输、物流、旅游、金融、房地产、文化科技、中介服务;六是现代渔业和盐业。提升发展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将海水养殖和制盐相结合,稳定原盐产量;七是新能源。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潮汐能。
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投资发展空间巨大

  财税政策方面:投资新建项目,市级以上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幅度规定的,均按规定的下限征收。新办工业企业,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和税收贡献大小,由新区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土地政策方面: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政策,新区土地招拍挂价格为4.5万元每亩(含办理土地手续过程中的各种收费)。对固定资产投资额特别巨大或年纳税额1000万以上的企业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实行土地专供。属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在获得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含省级)认定后,每亩土地再给予上述政策相应地价20%的优惠。按省政府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必须在每亩100万元以上。
  投资服务方面:实行“项目秘书责任制”,按照“只要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的原则,新区管委会安排专人负责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条龙”保姆式服务,限时办结。
  滨州市委、市政府以战略眼光,将北海新区作为振兴滨州新的经济板块,做出了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北海新区的重大决策,全力把滨州北海新区建设成为经济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兴宜居港口城市。
  这里富有朝气,这里充满希望,这里商机无限,这里发展空间巨大,是创业者的沃土,是投资者的热土!
  北海新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渤海湾西南岸,规划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海岸线180公里,人口6.7万。目前控制面积526平方公里。区位突出、资源厚实、腹地广阔、产业发达、生产要素成本低,加之多重的发展机遇为北海新区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于2010年4月2日成立了北海新区,提出抢抓黄蓝“两区”建设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北海新区建设,打造黄蓝“两区”建设的先行区。2010年9月29日,省政府批准北海新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北海新区投资兴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