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道昌:保洁家园先“保洁”心
他恪守做人本分,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2014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把扫帚、一辆小车,就是戚道昌的工作伙伴。
     捡巨款,不动心,保洁工人戚道昌一夜之间在威海家喻户晓。记者从他周围的人了解到,踏实、实在的戚道昌早已是“圈”里的名人,他也“偷偷”做了不少热心事。
弯腰捡拾帮了不少“马大哈”
  11日上午,记者见到戚道昌时,他穿着物业的黄马甲,拿着扫帚扫地,扫帚在他手里像一个魔杖一般,每到一处都是干净的。听说要采访,他脱掉工作装,里面衣服右侧腋窝处裂开的一道十多厘米的口子十分显眼。
  回忆2012年捡钱的事情,戚道昌印象最深的就是失主惊喜的眼神。“对于农民工来说,如果这9万5千块钱丢了,就像挖心里的肉一样。”对于工资仅千余元、平日经常捡废品补贴家用的戚道昌来说,这些钱同样是大数目。
  很多人都是在戚道昌捡到9.5万元之后才认识他,其实他在公司和小区早已很有名气。工作单位威海太和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宫先生介绍,戚道昌是老员工,每次都是最早到工作岗位,脏活累活都是他挑头干,在负责的保洁区域里,他从未让居民和公司挑出毛病,“公司和小区的人都认识他。”
  公司里有个失物招领记录本,里面记录着每个员工上交的失物。由于很多记录本已没有存档,公司负责人于女士回忆道,上面有很多戚道昌的名字,他捡的物品也大小贵重不一,有现金、钱包、手机、身份证、银行卡、钥匙等,很多“马大哈”失主来领取时都很感谢戚道昌。
  看到地上的钱包或现金,戚道昌最初也有过占为己有的小私心,但心里的善良最终战胜了一切,“不是我的钱,我不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他也践行着这句话。同事张保明说,戚道昌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朴实、老实”,“对于他拾金不昧的行为,我们一点都不意外。”
先进事迹赢得不少小“粉丝”
  戚道昌一夜之间成了公众人物,媒体、慰问人群也纷至沓来,戚道昌有些不适应,“我只是干了件普通事,为啥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我。”他一遍又一遍地叙述捡钱的经过,但不明白电视和报纸为何对他这个平凡人做的平凡事屡次报道。
  直到有一天,几名小学生跑到他家里,才让戚道昌转变了想法。去年,塔山小学的几名小学生由梦海社区工作人员引领着,来到戚道昌家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询问,并拿着本子认真地记录。当被孩子们问起“为啥不留着那些钱”时,戚道昌解释,“不是自己的钱,怎么能要呢?大家都知道‘拾金不昧’,这是人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听完回答,孩子们思考了片刻,另一个孩子又问道,“那我捡到钱交给老师,也是有道德的表现吧?”之后,这个孩子讲述了捡钱经过,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称赞,其他孩子也表示要学习这样的品德。
  原来,这种精神是可以传递的。戚道昌忽然明白过来,自己的经历可以影响其他人。于是,每次媒体的采访、学校的邀请,他都当做一次爱心的传递在讲述着自己的事。
  现在,他的粉丝有很多,不少学生和家长联系社区,都想见见这个憨厚的保洁工人。
“我的偶像是殷树山”
  在戚道昌心里,拾金不昧是小事,“跳海救人、火灾救火的才是大事。”看到有人因救人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被感动的流下泪水。
  正因为自己做的是普通事,他始终以平和的心态过自己的生活。在他的努力下,现在家里的生活条件好转些。
  现在,有很多人成为了他的粉丝,但说到偶像,戚道昌有自己尊敬的人,那就是殷树山老人。他说,年迈的殷树山,一直坚持无私奉献,比很多年轻人都做的好,“创建书屋、资助贫困孩子、照顾孤寡老人等”,他对殷树山的事迹如数家珍。
  没有经济实力捐助别人,戚道昌一直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梦海社区主任胡桂华说,戚道昌和老伴杨升华一直是社区的志愿者,每逢下雪,区里都有他们扫雪的身影,谁家需要帮手,他们总是热心帮忙,“他们一直在做力所能及的热心事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