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百兔”、“奥利澳”、“康帅傅”······
假冒伪劣商品纷纷“下乡”
2014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包装一样的方便面,卖起来却比大超市便宜了近一半。
  ▼熟悉的“大白兔”包装,仔细一看原来是“太百兔”。
     本报记者 韩微
  315在即,商品的质量再度引起市民的高度重视。而近日,有市民反映,一些“山寨”商品却堂而皇之地落户农村小商铺。由于不少村民维权意识不高,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尤其是食品,在不断地侵犯消费者的权益,甚至是身体。
假冒商品多,过期食品也不少
  日前,家住山亭区凫城乡的村民小田打来电话称,村里小卖部所售卖商品多是假冒伪劣产品。与此同时,由于购买途径缺乏,村民在知道是假东西的情况下,还是无可奈何地去村里的小卖部购买。
  据小田介绍,村里多数的青壮年都出门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村里的小卖部就成了老人和孩子主要的消费场所。这些小卖部里经常会有一些“太百兔”、“奥利澳”、“康帅傅”这类的“山寨”商品出现,而且价格售卖的也比正品稍微低一些。“还有一些标着知名牌子的八宝粥、饮料、方便面,在外包装上几乎和正品包装一样,但是拆开包装使用后就会发现和正品口感相差很多。”小田说。
  而在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农村市场上的假货真是五花八门。除了孩子们爱吃的小零食,一些假冒伪劣小家电也被摆在货架上销售,但共同点就是在外包装上都和正品有着极大相似度,只不过价格上却要低一些。另外,商品过期也是农村商品销售的一大问题。在山亭区凫城乡一个小卖部记者发现不少“哇哈哈”品牌饮品的瓶体上都落满了灰尘,仔细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已经过期了近半个月,为此老板解释,村里人很少会买饮料,有时家里有客人来了,才会主动给小孩子买点,过期总会或多或少存在。
“三无”产品,成学生“下饭菜”
  除了村里小卖部,分散在乡村学校周围的流动零食铺、小商品贩卖点成了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乡镇和农村中小学的周边经常会看到“问题食品”,但因为口感和廉价成为中小学生们最钟爱的消费对象。
  “平时学生们最爱买的就是辣条,有时候中午放学不回家吃饭,买点辣条就着早晨带的烧饼或煎饼卷着吃。”在离家三里路的乡镇小学上四年级的欢欢说,相对于家里的饭菜,自己反而会更习惯吃学校门口的小零食。记者看到,在小卖部的零食外包装上,不少名为“唐僧肉”、“牛蹄筋”、“牛板筋”的豆制品小零食不仅生产日期不明确,连生产厂家都模糊不清,在拨打包装袋上留下的联系电话时要么是空号,要么被告知并不是相应的生产厂家。
  据了解,早在之前就有食品监管部门曝出,市场上的儿童食品多存在生产原料来路不明、产品化学物质种类增多、农药残留、添加剂量大或使用不当等问题,其中添加剂问题则尤为严重。对儿童稚嫩的脏腑会产生极大的刺激,致使解毒排泄功能变弱,引发重大疾病。
农村假货泛滥 主因监管欠缺
  “去年到峄城办事,在一个村口的小卖部买了瓶矿泉水,喝到一半才发现瓶子塑料包装标的是康师傅,而瓶盖上却写着今麦郎,找店主要说法,店主还说我们花一块钱买了两块钱的东西,我们还赚了。”对于农村多卖假货,市民张先生表示,主要还是市场监管不够严格,而且农村人所谓的消费维权意识也不够,就算是买了假货也少有退货、举报一说。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因为贪图价格便宜,不少农村消费者对于食品的真假关注度仍是很低,觉得只要是花钱买的都不应该被浪费,就算是买了假货,也不舍得扔掉。而这些经营场所也多是简陋、不卫生,缺乏市场监管。为此,相关单位表示,当前对农村市场的市场监管存在着成本高、投入少、少处罚等多重问题。因为农村市场分布范围广,经营户非常散乱,碰到流动性强的集贸市场更难确定监管目标,这样一来要想在农村设置全面的监管模式,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消耗更多时间,而这些恰恰成为监管软肋。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监管漏洞也正是造成假冒伪劣下乡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城市监管力度强,市民也有较强的维权意识,所以在城市里销售不出的假货只能转移市场,下到乡镇、农村,危害村民饮食健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