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寒天难挡“业主”邻里植树热
中建·长清湖业主和本报读者联手种下甜蜜葡萄树
2014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贾文圆 实习记者 赵美          
  3月12日天气骤然降温,大风携带严寒天气将大峰山脚下的植树场地刮得尘土弥漫,然而这样的天气,也没有阻止长清湖业主邻居、市民们前来植树的热情。12日上午,本报与中建·长清湖共同举办“同处蓝天下,共爱一家人”的活动,到长清大峰山景区植树、爬山、踏青,业主们与邻居一起冒严寒植树,此项活动更得到了爱心市民的踊跃参与。

大风天气难抵市民植树热情
  3月12日,本报《今日长清》编辑部与中建·长清湖联合发起的植树活动在长清大峰山景区顺利举行。此次植树活动所用葡萄树苗全部由中建·长清湖提供,为方便市民踏春游玩,长清大峰山也为前来植树的市民免去40元钱的门票。
  3月12日植树节当天,气温相对以往较低,风也有点大,尽管天气不太好,但市民的植树热情却非常高,大部分市民并不十分在意天气变化,仍然提前到达现场,并积极投入到植树活动中。在种植葡萄树苗的园区,植树的市民分工有序,配合默契,有的刨坑,有的浇水,有的埋土,还有的专门往园区运送葡萄树苗。尽管大家有的并不认识,但是植树活动渐渐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很快大家便熟识起来,彼此开始坦诚交流。

中建·长清湖携手业主打造绿色生活
  来自中建·长清湖的工作人员吴先生和其同事是乘坐单位组织的大巴车赶来的,到达大峰山的时候是上午9点半,为了此次植树活动,他们提前通知了各位业主,并为大家购买了铁锨、水桶、锄头等植树工具。
  植树活动还没开始,吴先生和他的两位同事就热火朝天地植起树来,他们三人分工明确,刨坑、浇水、埋土,动作十分娴熟。“近几年,雾霾的频频侵扰令我们苦不堪言,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降低污染,抵抗雾霾,中建·长清湖愿与社会各界朋友一起拥抱春天,播种绿色,我们也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参与到植树活动中来!”吴先生说。
  中建·长清湖拥有园博园、双龙山、来佛山、马鞍山、1500亩长清湖和十里大沙河景观带等最优质的山湖景观资源,可谓“一城山色半城湖”,不仅景色宜人,空气和饮水质量也远高于市区,生态环境极其优越。作为世界500强的责任央企——中建地产开发的优质大盘,中建·长清湖的建筑是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既降低了业主居住的成本,增加了居住舒适度,还减少了污染排放,与自然和谐相融。除了环境,作为长清唯一“十佳轻轨地产”,济南首条轻轨R1线计划3月份开工,轻轨站点就在家门口,与市区便捷相通。项目还引进了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山师全链制教育,解决孩子教育的后顾之忧。周围更有十余所高校环绕,人文气息浓厚,千亿级的城市和社区配套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不少市民对选择在这里居住十分满意,“我们虽然还没有入住,但是大家已经亲如一家,这种温馨的活动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希望以后多参与这些活动。”在现场挥锹植树的一位业主说。

姐妹同心 共植爱心树
  “我的手受伤了,就让姐姐一起来帮我植树”,中建·长清湖业主苑女士说。苑女士的左手受过伤,不能从事大的体力劳动,她告诉记者,植树活动既是一种保护环境的行为,又是为子孙后代造福添寿的善事。虽然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但还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植树活动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从苑女士的姐姐那里了解到,苑女士非常热心公益,经常参加类似的爱心活动。这次活动由于是自己居住的小区中建·长清湖和《齐鲁晚报》联合举办,小区自己的活动更应该支持。“虽然她的手受伤了,但是我陪她来植树,我们姐妹两个可以共同完成。”苑女士的姐姐笑着说。
  记者看到,由于天气寒冷,现场的业主有点吃不消。他们一些人戴上了口罩御寒。由于栽种树苗是个体力活,刚开始寒冷让大家伸不出手,后来干活没有多久,一些人就出了汗。“好久没有干过体力活了,这样的活动感觉不错。”

大峰山提前整好土地
  大峰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西南部,孝里镇岚峪村东。地处平阴、长清、肥城三县区交界处,距长清区驻地27公里,距省城济南47公里,紧靠220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了此次植树活动,长清大峰山景区工作人员在活动前两天,就将植树区规整完毕,并专门为园区松土,将水管牵引到园区附近,以方便市民植树浇水。此次植树活动,大峰山景区工作人员也积极参与其中,共植葡萄树苗30余棵。
  齐鲁晚报在大峰山景区植树是有传统的,早在2000年,齐鲁晚报就曾经组织市民到这里植树,种下了一片“齐鲁晚报青年林”,这片树林如今已经根深叶茂,长成了大片的森林。在森林边上,一块旧石碑还立在那里,十四年过去,“齐鲁晚报青年林”碑文还是那么清晰。“我当年就参加过那次植树。好像觉得就在昨天,没有想到已经是整整十四年过去了。”本报一位记者感慨地说。

时隔50年,夫妻重游大峰山
  在参与植树的市民中,读者夏先生一家引人注目。为了参加此次植树节,夏先生和妻子李女士特地驱车从平阴赶到孝里大峰山。夏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李女士退休在家,为参加此次植树节,他们特地买了两个大水桶,还带来了铁锨和锄头。尽管夫妻俩已退休在家,但两人的生活却非常充实,他们经常报名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夏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是同村人,也曾是小学同学,小学时期,他们班级曾经被学校组织到大峰山拉练,那是夏先生第一次亲临大峰山。
  自小学拉练,时隔50多年,夏先生和妻子李女士第二次来到大峰山。“我们订阅晚报十多年了,我们从齐鲁晚报上看到大峰山有晚报和中建长清湖一起搞的植树活动,我们就想着报个名,这是我和妻子50多年后,第二次来到大峰山,大峰山景色越来越美了!”夏先生说。为了此次植树节,夫妻俩从早上5点多就起床了,起床后准备好水桶、铁锨等植树工具,7点多开始出发,到达大峰山时,还不到8点。“我们早上来到这,看到有葡萄苗,就提前刨了好几个坑,我们还到大峰山逛了一圈呢,这的环境真是美!”李女士说。植树节活动现场,夫妻俩配合相当默契,夏先生用铁锨刨坑,李女士将葡萄苗放进土坑埋土、浇水,不一会儿工夫,夫妻俩就栽植了十几棵葡萄苗。“植树节活动很有意义,现在国家提倡绿色生活,我们多种点绿色植物,就能拥有一个更美好的环境,植树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美景,这种类型的活动,下次我们还参加!”夏先生说。

团队协作 共护碧水蓝天
  “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我们时刻在行动。”前来参加植树活动的一家位于经六路的不孕不育民营医院杨院长这样说。杨院长告诉记者,自从10日从报纸上看到了免费植树的消息,就与报社取得了联系,详细询问了活动的细节,并积极组织医院的同事报名参加。据杨院长介绍,他们以前就经常参加这种类型的公益活动,今天虽然天公不作美,但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却很高。记者了解到,杨院长一行十余人,他们不到八点就从医院出发,驱车约一个半小时到达大峰山景区。
  杨院长还总结说,“植树节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种一棵树那么简单,植树节向我们传达的不仅是要多种植树木,还要培养我们广大市民爱护自然、低碳生活的理念,珍惜自然、保护环境,我们的生存环境才更美好,生活质量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我们是不是该命名这片葡萄园叫中建长清湖园呢?到秋天再一起来摘果子吧!”植树者有人提议说,这个要求也得到了大峰山景区负责人的响应,“很好啊,可以挂个牌子,欢迎你们来采摘葡萄,当然是免费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