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时间都去哪儿了?
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近四成有拖延症
2014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4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许多人都陷入思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处于大学校园的学生是否也应有所感想?为此,山东师大文学院“溯源”新闻兴趣小组的学生对大学生寒假生活展开了调查。

这个假期你的时间都去哪了
  截至3月初,随着全国各大高校都已陆续开始上课,各地学子相继返校,一个多月的寒假生活大学生们都是怎样度过的呢?同学们通过“问卷星”网站对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450名大学生(大一70.89%,大二24.44%,大三2.44%,大四2.22%)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4.43%的受访者表示假期花费时间最多的是陪伴家人、走亲访友,12.15%的受访者表示假期大部分时间处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状态,而花费大量时间在学习计划和社会实践上面的同学仅占7.1%和7.9%。

24.22%的同学觉得虚度了这个寒假
  “我感觉假期过得挺颓废的。不知道做什么,没有具体的计划,也没那么大的动力。假期一过就觉得虚度了。”谈起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大一学生罗同学无奈地感慨道。调查中有24.22%的同学跟罗同学一样觉得这个假期被自己虚度了。在他们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似乎是自己假期虚度的主要原因。
  “放假了,由于之前也没做什么计划,感觉比较轻松,没什么事情做,自己在家陪伴家人的同时,更多的是上网打发时间和各种同学聚会,而无论是陪伴家人还是同学聚会,大家都没有在一起真正地谈谈心,好好聊一聊。现在想想还真有些后悔,觉得挺浪费时间的。”就读于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的大一学生王同学这样向记者说道。
  在本次调查中,仅有9.11%的同学假期里有整套计划,60%的同学有部分计划,30.89%的同学表示假期完全没有计划。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一个明确、系统的计划是同学们感觉假期虚度的主要原因呢?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李唤雨表示,计划是一方面,但主要原因还是环境太封闭。“假期本来就是给学生放松的时间,上网消遣、在家休息很正常。”她说,“但假期这个大环境,很容易让那些没有计划或没有太多设想的学生把自己封闭在家里的时间过长,这就容易产生消极影响。”李唤雨解释道。

38.5%的学生表示深陷拖延症之累
  调查显示,对于那些有做假期计划的同学,计划的完成情况也不容乐观。57.56%的同学执行了一段时间就没再坚持,有14.11%的同学一直没按计划执行,真正按计划实施、有序安排生活的同学只占到27.33%。那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他们的计划纷纷落空的呢?
  延安大学文学院大一的刘同学就是这样。假期之前他倒是有很明确的学习计划,但是当假期结束的时候他也跟大多数没做计划的同学一样,觉得这个假期有些虚度了。“寒假在家里做事情总是一拖再拖,就比如背单词吧,当它和别的事情冲突的时候,总想着,反正假期还长,还有明天呢,不着急,结果恍恍惚惚中就拖到了开学。计划也只完成了很少的一部分。”调查中有38.5%的同学将假期未能完成计划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拖延症”。其他原因包括聚会访亲(23.03%),网络娱乐(23.52%),年俗活动(14.95%)。

拖延症是因为没有内在动力,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多年兼任大学辅导员工作的团总支书记张冰老师表示,拖延症这个问题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来说尤为如此。由于自律意识不强,眼光不够长远,对所学专业社会前景认识不足,暂时还感觉不到什么就业压力,突然面对一个时间相对宽裕而又没什么学业负担的假期,很容易对已经计划好的事情心生懈怠,其次,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家庭聚会的增多,也影响了计划的完成。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溯源新闻兴趣小组王艺、陈磊、龙丽王雨馨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