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网发布315消费提示:6种陷阱要小心
2014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81亿,占网民比例为29.3%。我国的机票、酒店等在线预订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人们出游次数的增加和旅游经历的不断丰富,旅游服务质量成为网民关注焦点。近日,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旅行网站去哪儿网(Qunar.com)发布315提示,提醒消费者从旅行预订开始防范各类山寨、欺诈行为。 
1、警惕航班取消短信诈骗
  电话诈骗是常见方式,尤其是以400、800开头的电话,有些诈骗电话甚至高度模仿官方客服的语气与套路,非常专业,极具迷惑性。2013年年末起各地频繁出现以“航班取消”短信为噱头的新型骗局,骗子会发短信到消费者手机,谎称其乘坐的航班因故取消,需要在限定时间内致电给指定电话,改签机票或退票。因短信中消费者的身份证号、航班信息都准确无误,不少消费者因此“中招”,按对方提示操作、转账而受骗。去哪儿网提醒消费者,一旦收到类似短信,务必先联系购票网站或航空公司核实确认信息,切勿轻信,更不要拨打短信中提供的陌生号码。航班变动或取消造成的机票退改签一般是免费办理的,如遇需要收费的情况,则极有可能是骗局。万一不慎被骗,切勿再拨打诈骗电话,应保留短信、电话、资金交易相关凭证并报警。 
2、理性判断特价机票 
  利用消费者追求低价的心理,使用“特价”字眼为诱饵也是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因为点击了来路不明的特价信息而遭遇诈骗的案例不在少数。去哪儿网提醒消费者,面对特价信息要仔细鉴别,尤其是要查看其来源是否正规,产品是否由正规的旅行网站、航空公司、酒店等提供,千万不能被特价冲昏了头脑。 
  另外,消费者可以自己掌握一些特价的知识,以机票为例,一般每年的3、4月和11月是机票市场的淡季,航空公司会推出一些低折扣的机票。如果发现十一黄金周、春节前等高峰期的热门航线有超低价的特价票,则要留心,有可能是诈骗分子的诱饵。 
3、防山寨、虚假网站诈骗
  虚假网站往往模仿正规网站的名称和页面,或是用伪造的400电话误导消费者,还会通过特价机票诱使消费者上当。去哪儿网提醒消费者,尽量避免使用通用搜索引擎搜索打开陌生的票务网站,也不要轻信网络中的低价机票、特价机票的信息。选择网站时务必选择航空公司官方网站及正规旅行网站,注意检查其是否有民航相关的资质认证及安全保障体系。去哪儿网通过“担保通”体系全面保障预订安全,所有合作的机票代理商全部拥有中国航空运输协会(CATA)资质认证,消费者可以放心选择这些代理商购买机票。
4、预订酒店到店无房可获赔 
  虽然不少旅游网站社承诺“到店有房”,但在旅行高峰期、黄金周等客房需求旺盛期间,酒店超售或者已经满房还未来得及在系统中关房,还是会发生已经确认的预订订单,但依然无法入住的情况。去哪儿网提醒消费者,在线预订房间后,相当于已经和商家达成契约关系,如果到店出现无房,有权合理地维护自身权利。去哪儿网对其平台上所有合作伙伴针对“到店无房”的相关赔付规定,酒店或者代理商无法安排入住,去哪儿网退还全部预订费用,并给予相应赔偿。 
5、预订旅行产品注意预订条款 
  在预订酒店等旅行产品时,在购买前最好仔细查看订单介绍,防范部分网站未在产品上明确标识价格,但到了酒店后要求涨价的情况。此外还需特别注意旅游产品的退改介绍和商家特别说明的内容。旅游产品通常节假日、特殊活动期间价格高于平时的价格,不少在线旅游网站上,部分热门团购、特价在节假日并不适用,或者需要加收一定的费用。对于需要预先支付的旅行产品,需要看清退改说明,以避免由于旅行计划出现变化而造成损失。此外,还可以购买预订取消险等,减少由于行程变化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6、防范强制捆绑陷阱 
  有些网站为了吸引消费者,往往采取低价、优惠等表述,诱导消费。据报道,不少消费者通过旅游网站购买机票时被强制捆绑销售保险、礼品卡等,而这种行为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过程中享有自主选择权,去哪儿网提醒消费者擦亮双眼,预订时仔细核对个人信息及产品内容,不要为“强制捆绑”买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